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聆听的快乐

2009-8-11 09: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82| 评论: 0


聆听的快乐

  上初中时,十分羡慕有随身听的同学。一盘同样的磁带或者是调频广播,在他们的小机器中用那样一副独特的耳机,居然可以听到那么多的低音。有时哪怕是借来听上几分钟,都感到很开心。这就是好音质的享受吧……到了上中专,我念司法专业,相对理科的课程不多,功课也不是很紧,所以有放学的时间去买《无线电》、《家用电器》这些便宜却很实用的杂志。记得有一篇文章写改国产单放机电路,提高音质、降低噪音的技巧,(当时的摩机派)非常感兴趣,所以来回读了十多遍,终于下决心要动手了。

  从舅舅家借来烙铁、焊锡和松香,买了指针万用表《音频集成电路大全》这些仪器和书籍。钱是我从学校发的补助中省下来的,没有和家里要一分钱。要打摩的第一台随身听也是同学不要给我的杂牌国产货。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开始了兴奋的动手摩机过程,很多焊接和安装技巧也是那时开始掌握的。

  现在有些大学生和中学生会攒电脑好象就被周围的亲友看作是了不起,其实攒电脑不过是拿一把改锥拧螺丝而已,比焊一个小收音机还简单,没什么可夸耀的。现在让我装一台双奔腾的工作站也不是问题。第一台随身听既然是练手,所以线路板被破坏的惨不忍睹,但是毕竟声音出来了,耦合和负反馈分别被钽电解和CBB无极电容更换了,退耦电容加大到470微法,伴着电机的交流噪音,温暖厚实的音乐声居然播放出来了,实在是让人兴奋。

  我用一个破旧的头罩式耳机来感受丰富的低频,由于爱用很大的声音聆听,所以有一个星期满耳全是嗡嗡的鸣响,什么也听不到了,吓了我一大跳。后来我又改了一些随身听,很喜欢听效果声这样的刺激性音乐,比如《贝多芬戴眼镜》、《ROUNDUP》。由于经常把随身听带到学校去听,被班主任批评是不务正业。那时班里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听我这个破匣子,甚至上课也在偷偷的传着听,特别是《贝多芬戴眼镜》中最后那“砰”的一声很刺激,就算是进口的随身听也没办法获得这样有冲击力的声音。

  以后又开始一发不可收的自制过程,一对破旧的音箱、一台全裸露的集成电路功放经常会让我听上一个整夜不眠,我的房间象杂货铺一样搬进搬出许多东西,电唱机、五管收音机、胆机套件。家里人也见怪不怪了。上班后,我开始收集唱片了。磁带就此不再与我有缘,在音箱的设计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软件,许多测试数据与主观试听的融合变得更加有说服力。

  我的HIFI设备也不断的更新着,CD机、DVD、功放、线材、监视器越来越高档,音箱是我自己设计的新艺1.1,里面的分频器和接线已经全部使用非常好的材料,泰柚木的箱体和SEAS的单元也是我精心挑选配对的。我对现在声音的重播质量还是满意的,也许以后走了狗屎运,有钱了,还会购买PMCATC或者AVALON的音箱、LINNCD机、GOLDMOND、麦景图、JADIS功放,但是却再也找不回最初用随身听这种很低级的模拟器材聆听的快乐。

  那种初一接触音乐就被深深吸引的感觉,仿佛中魔一般,现在我们听到这样高质量的声音还挑剔不已,但当时就只想到完美是怎么表达。音响工业从锡纸到磁带、从单声道立体声、从LPSACDDVDAUDIO,发展的原因是我们对现状的不满足,是对高音质重播的追求,但如果谁有机会聆听第一件音响器材而未被打动的话,也许意味着他感受不到那种快乐,那种聆听的快乐,那种并非是旋律和节奏,而是被音乐中声音素质打动的快乐。 (作者:林涛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