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各类典型功放电路大比拼

1970-1-1 08:00| 发布者: | 查看: 4629| 评论: 0


笔者对音响的热爱已十几年,特别是自己动手,由当年的卡座到如今CD,转盘,解码器,前后级,音箱等,虽说不上精通,却也有一定的认识。早年喜欢到处试听人家的进口器材,有时还傻愣愣地捧着自己的土作品去撼人家十几倍价位的进口器材,当然那时是无法与人家比拟,无数的失败,尝试,差距却日益接近,到了两年前,已经可以用进口器材十分一的土作品去撼倒对方。当然,由于物理工艺,即外壳强度的处理,如今我所做的功放最高只能到七八千元一台的价钱去卖给人家。从我所卖出的功放,只要价钱上了千五元以上,从来都不会让买主有意见的,至于千五元以下的,勉强相当于六七千的进口纯功放,性价比反而不及贵的功放。

这么多年来,经我制作卖出的功放已愈千部,电路也是五花八门,基本上的典型电路都做过了,所以在此谈谈各种电路的音质差别。以下对比是在电源,外壳,元件,输出级,搭配的其它器材等各方面都一致的情况为依据的,所不同之处仅电路而已。

1双电源不对称两级差动电路(如PIONEER M22K)

2双电源对称,第一级典型差动,第二级共射放大(如PHILIP 的LHH1000)

3双电源对称,第一级共射共基差动,第二级共射共基(如金嗓子E-305V)

4双电源对称,第一,二级共射共基差动,第三级共射共基(如金嗓子A-100)

电路1,这是很多进口八千元以下的低档机的常用电路,不少人认为这样是属于单端甲类电压放大模式,可杜绝交越失真。在实际试听中,这种电路给人一种柔慢的感觉,低频较松,人声的感情比较丰富,相当突出,有一定的厚度但量感不足,高频有衰落的表现(实测闭环增益在10-60000Hz),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乐器的轮廓让人很难定得准。总体而言,音色方面是较接近于胆机的表现。这跟进口八千元以下的纯功放音色表现相近。

电路2,这种电路在进口器材中采用得相对较少,可能是它高不成低不就吧,通常是几千到万五元的档次。在这样机中我采用了直流伺服,因而低频表现好于电路1,控制力比较合适,清晰度也有一定的改进,人声中的喉音,鼻音清晰可闻,量感也不错,中高频通透,只是乐器的轮廓还稍嫌不够,总体表现优于电路1。

电路3,与前两种电路差距拉大了,不少几万元的进口高中档机也使用这种电路模式。尤其是中高频段的清晰度,可能是归功于采用了共射共基电路吧,音色表现出式,人声,乐器的质与量相当充足,再没有蒙胧的感觉,尤其是人声与小提琴,忧怨,轻快,稳重,演绎者的感情都能清楚地交代,高频比前两种电路顺了不少,没有一点衰落的感觉。

电路4,曾经有不定期一段时期,国内的发烧友十分推崇“简洁至上”的理论,当时笔者也属于人云亦云的时期,因而那时常用电路1与2,后来,随着经验增多,对电路进行一点点的缓慢改进,演变出了电路3,再改了两年,才成功做出了电路4。为何那时乃至今天还有人推崇“简洁至上”呢?原因可能有两方面:1元件性能不佳。十年前不少发烧友都用C1815之类的普通管子,更甚者,笔者通过这几年在一些电器厂家出任设计,发现不少这类通用的三极二极管,都只是一些国内厂家买国外的芯片封装的,并且越做越假,频率特性不好,用这类管子当然不能保证了。2。技术水平低,很多人都不具备调试设备,往往只能靠一只万用表,对于电路的工作点设置与调整不熟悉,有轻微自激也不知道,因此简单的电路稳定性容易保证,音质反而好于复杂的电路。

当技术水平到了一定的层面,再去做复杂的电路,结果却不一样了,光说理论,什么复杂电路的线性容易做得更好等,或者不够说服力,但各位不妨翻开一些音响杂志,进口器材中低档与高档的照片对比,很容易发现,高档机的电路复杂多了,又或者一些文献中介绍的电路原理图,高档机也是相对复杂的。

说回正题,话说我于一年多前第一次做出了电路4时,简直是技惊四座,一呜惊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被要求复制了四部,对比之下,其音质有一种超凡的感觉。乐器的表现甭得说,轮廓定位让人一览无遗,人声的表现显得质量十足,轻快的让人觉得活跃,忧郁的催人泪下,所有的弱音都不放过,与乐器之间毫不妥协,不会有厚此薄彼的感觉,对于喇叭的控制有增强的趋势,收放自如,余间不会被吞噬或加长。对比现行流行的电流放大电路,分晰力有过而无不及,且不会有电流放大电路的那种稍薄的声音。

这个电路也是够复杂的,光说电压放大级,元件数目比上述三种电路是倍数的增加,光三极管已经有二十一只。如果应用于前级或CD中替代运放,三极管多过二十四只,者每一只三极管都是信号放大,没有电源恒流的用途,但其表现也是不可以用运放或其它分立电路替代的。

总而言之,电路是合理地复杂,电源变换的环节合理地简洁,才能把效果推上巅峰,做得好不好最主要的还是制作者的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得来的。

信息来源:音响世界网)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