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汽车音响业“盛宴”引来淘金人

2009-8-11 09:40| 发布者: | 查看: 4168| 评论: 0

就在前不久,又传来消息,赫赫有名的德赛集团携重金进入汽车音响业。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电子集团也看好了汽车音响这块“奶酪”?为此记者专程赶赴广东惠州,与其总经理面对面。

  问:开门见山,是家电行业日趋缩小的利润空间使德赛下决心也来赴汽车业这场“盛宴”的吗?

谭燕兵:(笑,很直率)目前家电音响市场,净利润率能达到5%~10%就很不错了。而我们估计汽车音响目前的净利润率肯定在15%以上。汽车业非常具有诱惑力,是一个充满机会的行业。3年之前大家还觉得这个蛋糕太小,而现在这块蛋糕太大了。目前,做汽车音响的企业很多,很多企业也在考虑进入。

  2003年9月,德赛整合了原来专门生产汽车音响的惠乐普,正式进入汽车业。但并没有大面积对外宣传,打算等今年新公司完全从视听公司独立出去后再向外界公布。严格地说,我们并不是个“新人”。西门子威迪欧(前身是中欧电子)一直都是我们集团下属的合资企业(德赛占30%的股份)。但那时集团发展的主要目标不在这里,合资公司完全由外方经营。

  进入汽车业,我们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汽车音响有很广阔的市场,这是由于汽车工业的带动,是一个朝阳产业。二、德赛集团发展到这个规模,也需要进一步在产业上形成新的突破。2003年,德赛的销售额将近100亿元,其中70亿元是合资企业的。我们自主品牌销售额一共不到30亿元。集团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尤其是我们这种国有企业,不做大做强,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种产业上的突破。

  问:惠乐普开始得很早,应该称得上行业的开拓者。它现在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谭:惠乐普一度辉煌过。但总体来看,发展得并不好。近两年,全国汽车音响的销售额近30亿元。而10年前,可能只有2~3亿元的销售额,全是卡带机。那时进入汽车业,说好听一点是“开拓者”,说不好听就是“垫背的”。就像做VCD一样,最早做VCD的是燕舞,但它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问:在国外品牌称雄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对德赛的定位与突围方式要求将会很高。

  谭:我们与西门子威迪欧有一份默契。它的市场主要面对欧美车系,而我们面对的是中国新兴的民族品牌。比如现在吉利的三个车厂都由我们来配套。

  欧美品牌与日系品牌壁垒非常强,日系的车一般都要求安装日系音响,欧美车系一般都是配西门子威迪欧的产品。这些跨国公司对供应商有很严格的要求,中国的音响企业很难进入。比如说上海大众,桑塔纳车的卡带机也许中国企业能进入,但再往高端走,像帕萨特,中国企业就很难进入。所以西门子威迪欧能够久居国内音响市场份额之首。

  问:很难进入的主要原因是音响行业本身存在的壁垒太森严,还是我们的产品确实技不如人?

  谭:两方面原因都有。但主要是前一条。所以目前国内音响企业,大家主要是在中低端市场进行争夺。但现在进不去,并不代表着我们将来永远进不去,需要时间进行积累。只要大家努力,把那些洋品牌挤出去,也不是不可能的。像我们还没做DVD时,市场上全都是日本品牌。那么现在呢?大家都买国产品牌。

  问:汽车音响行业目前最缺什么?换句话说,哪些因素制约着我们快速发展?

  谭:两点。一是人才,目前汽车音响研发人才相当短缺,薪酬价格也非常高。二是核心技术,国内在汽车音响这块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每一块集成芯片,我们都要付很高昂的专利费。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而不再是“大鱼”吃“小鱼”。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谭:我们之所以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汽车音响公司,就想让它成为一条机制灵活的“快鱼”。先快,然后逐渐成长为一条“大鱼”。而且我们的快,可能还不局限在汽车音响上,目前我们还与日本一家公司合作生产液压传动轴上的零部件。我们既然看好了汽车行业,从产业链上,就会进行通盘的考虑。(意味深长的一笑)

采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我们衷心的祝愿德赛紧紧追随着世界的步伐,实现创建国际品牌之志。(—贺北时)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