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经典唱片介绍(一)

admin 2009-10-29 15:01 765人围观 新品

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

1.gif

1992-95年间的录音,但是今年出的小双张,算是”新片”吧。对席夫我的感觉有点复杂。听过一些他的唱片——几乎所有的巴赫键盘音乐、莫扎特的奏呜曲全集和协奏曲全集等,往往是“拿起又放下”。比如他弹的“哥德堡”,我总觉得竟然有莫扎特的韵味。那么他弹的舒伯特呢?只听了这三首,下不了什么”结论”。不过至少这三首弹得让我喜欢,觉得他应该天生就是弹舒伯特的高手。单说D960的慢乐章.就弹得如行走在云里雾里.似梦游般。他弹舒伯特时,音色特别的剔透明亮,全然听不到他弹巴赫时的那份圆润。抢板运用得十分自然,听不出有什么做作和勉强。4首即兴曲更是弹得精妙无比。

1992-95年间的录音,但是今年出的小双张,算是”新片”吧。对席夫我的感觉有点复杂。听过一些他的唱片——几乎所有的巴赫键盘音乐、莫扎特的奏呜曲全集和协奏曲全集等,往往是“拿起又放下”。比如他弹的“哥德堡”,我总觉得竟然有莫扎特的韵味。那么他弹的舒伯特呢?只听了这三首,下不了什么”结论”。不过至少这三首弹得让我喜欢,觉得他应该天生就是弹舒伯特的高手。单说D960的慢乐章.就弹得如行走在云里雾里.似梦游般。他弹舒伯特时,音色特别的剔透明亮,全然听不到他弹巴赫时的那份圆润。抢板运用得十分自然,听不出有什么做作和勉强。4首即兴曲更是弹得精妙无比。

肖邦的夜曲


寂静的夜晚,听一首肖邦的夜曲,顿觉静谧安祥。

“夜曲”这一体裁,在传统上原是用于描述深夜的宁静,醉人的旋律,如梦一般轻柔,幽雅。或许在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革新传统夜曲的时候,并没想到后世能有人把它发展至后来那种模样,但肖邦却以其天才般的诗人气质和非凡的音乐想象力竟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而且,做得如此的极至,如此的完美。

肖邦是纤弱的,细致的,浪漫而又带点不羁。有人甚至认为是病态的,听他的夜曲,听不到拍岸的惊涛声,却可以隐隐看见远方海面上汹涌澎湃的波涛。而肖邦又是充满热情的,静夜中听见他的琴声,就仿如看见在夜空中的一丝烟火,点一点地升向天际,一点一点地舒展,再一点一点地绽放,自由的,毫无拘束的,任其围绕着各自的主题,消逝在黑夜中。而留在我们心中的,就只有他那久久回荡的琴声。

肖邦众多的夜曲精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降德E大调夜曲。将近两百年了但现在听起来,在钢琴大师们的腕下,依然能够勾画出肖邦音乐所常有的那种略意境。普通的行板,回旋曲式的,左手波浪型的琵音和声,主题在右手如歌的。咏下若隐若现,再配以华丽的装饰音,短短的六十七小节,便自然地展出肖邦的诗人气韵。听过鲁宾斯坦演奏的版本,感觉是一块精雕的美玉,让人可远望而不可近触;也听过霍罗维茨的琴音华丽,美艳,张扬得近乎霸道,好一首夜的“狂喜之诗”;而聆听吉尔列斯,则又是另外一种味道。别人极力炫耀,他却不经意的滑过,棉里藏针,淅淅沥沥,不染一丝风尘……

不知道肖邦为何能有如此丰富的情感,是思乡?是思人?我不知道。或许是因为其流落它乡经年的遗憾吧,生逢乱世,却又处变不惊。不能归国,就怀抱故国破,浪迹天涯,任凭雨打风吹去。把一丝丝的哀愁,幻化作一首首精致的诗篇,映衬在迷人的夜空,或放逐于纷纭的尘世,倾诉着自己永恒的怀念,也撩动别的心弦。

肖邦是寂寞的,在同时期的音乐家中,不曾有人具备像他那样别致的人生体验,所以也没有人能够拥有他那种异样的情怀。舒曼曾说过:“肖邦是独一无二的。”是的,只能说肖邦独一无二,虽然身处困苦之中,但依然将哀怨的情感掩盖,仅用柔弱的指尖演奏出朦胧的意境,听后让人仿佛置身于月下的湖畔,凄美动人,忘却了尘世的焦虑。忽快忽慢,忽明忽暗,没有花腔般的炫耀,只有雾漫般的飘逸。如此的天才配以绝妙的琴声,即使寂寞,却也幸福。

听肖邦角的夜曲,尽管很难与他所处的那个动乱的世纪、纷繁的时代相对应,但却能令聆听者洞悉他那深切的心绪,贴近他那病弱的躯体,领受他那份对故国的怀念。也让人感念他那即使无依无靠,但却充满期待与憧憬。终于有一天,肖邦走了,显然,随之逝去的仅是他那疲惫的肉身,而留下的,却是百般柔情。他长歌当哭,我们也陪着含泪。其实唐代诗人李白有一名句用以形容肖邦的音乐,可谓最为真切:“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只要音乐不死,肖邦就会不朽。或者说,只为肖邦的夜曲,音乐便会不朽。

斯托科夫斯基:匈牙利狂想曲


Stokowski,Leopold斯托科夫斯基·利奥波德(1882年生于伦敦;1977年卒于汉茨内瑟沃勒普)。英国出生的指挥家、管风琴家。其父系波兰人,母系爱尔兰人,1917年入美国籍。学于牛津大学及皇家音乐学院。1900年为匹卡迪利圣詹姆斯教堂管风琴师;1905—08年在纽约圣巴多罗买教堂做同样的工作。回到伦敦后任管弦乐音乐会指挥,不久又去美国定居。先后于1909—12年在辛辛那提交响乐团、1912—38年在费城管弦乐团任指挥(最后两年与奥曼迪(*Ormandy)合作)。使费城管弦乐团步人世界最优秀的乐团行列,并向美国听众介绍了许多音乐名著,如: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和勋伯格的《古雷之歌》(Gurrelie—der)等。他也是美国新音乐家包括艾夫斯作品的倡导者。曾在许多电影中出现;1940年为迪斯尼的《幻想曲》(Fantasia)音乐指挥,该片将音乐和动画结合在一起。1939~41年创建全美青年管弦乐团,并任指挥。1941—44年任全国广播公司管弦乐团客座首席指挥。1944—45年创建纽约市交响乐团,并任指挥。1946—50年任纽约爱乐乐团客座首席指挥。先后于1955—61年在休斯敦交响乐团、1962—72年在纽约美国交响乐团任指挥。1972年回到伦敦,经常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曾为大型交响乐队改编巴赫的作品。他是—位音响大师,把自己的风格带到所指挥的各个乐团。对他的指挥风格众说不一,因为他经常采取异乎寻常的自由处理以实现其事先所设想的效果。但他确实是一位无可否认的、杰出的指挥家。他一直活跃于乐坛,直至谢世为止。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此曲可谓超大型的室内乐作品。不仅是由八件乐器演奏,而且篇幅也巨大,六个乐章演奏下来就是将近一小时了。室内乐里你何曾见过这么大模样的?

这八件乐器的组合也很不寻常,它们是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圆号和大管。以往在《鳟鱼五重奏》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舒伯特对低音乐器的厚爱。如此趣味在这首《F大调八重奏》里继续得到贯彻。首乐章开头第一个齐奏的和弦,明亮而饱满,立即显示出这个组合在音色、织体上的优势。三个音符的上行主题呈现跃进姿态,展开后在弦乐和管乐之间形成追逐,相互鼓动,激励,但循循有序,一点也不狂躁。慢乐章是一如既往的舒伯特擅长的歌唱,不仅旋律丰富,音响织体也丰满、精湛。弦乐温情脉脉,单簧管柔缓的低吟又为它抹上一层田园色彩。下边是比较短小的快板,弦乐的顿弓合奏有一种紧张和冲动,而圆号亢奋的加入更添得些许交响乐式的气势。第四乐章由主题和七段变奏组成,其行板主题有点巴罗克味道,而七段变奏则把它的风流、优雅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接下来又是个小快板,小步舞曲的曲式,却因轻柔、别致,居然也相当抒情。末乐章风云忽变,曲趣迥异,激烈竞奏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悲怆和壮烈……

原作者: chinaaudio 来自: 转载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