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谈浅谈电视编辑

2010-3-21 17: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2|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依马狮广电网

人们都知道,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剪辑、特技合成及字幕合称为电视编辑。

    一. 思维  形态  观念
    电视编辑是一种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技术和思维是电视编辑的两大基本支柱。
    自1936年世界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开播以来,现代科技的产物——电视在世界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到遍布全球,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立体声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从少数几个频道的无线电视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的有线电视,从微波传送到卫星转播、网上链播……。
    20世纪末,人类迈入了数字电视传播时代。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而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
    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画面隐含的延伸性是电视编辑实现思维概括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看来,“剪辑的过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 蒙太奇形象的塑造,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用“心”选择画面和声音,用“心”组织画面和声音,用“心”寻找表达方式,用“心”编码,善于把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转变成电视画面形象的逻辑关系,把客观生活现实变成电视中的现实性信息和形象。
    电视编辑思维即是一种选择、加工、存储和输出电视信息的高级意识活动与过程,它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选择信息——调动电视编辑的注意力、观察力,对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选择信息。
    ●加工信息——发挥电视编辑的想象力、抽象力和创造力,加工组合信息,这是电视编辑的主体阶段和核心。
    ●存储信息——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
    ●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
    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是指以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起点建构和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概念为基本思维单元、以抽象或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和信息辩证对列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形象思维活动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基本贯穿于电视制作的全过程。
    电视编辑对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
    在节目编辑中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开放性、立体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思维方法,不断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种内容,用新的手段去传播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当代电视节目创作者的重要内涵。
    电视信息的组织不仅需要技术和操作手段的支撑,更需要一种观念,一种思维观念的突破,建立和认同电视编辑的思维观念是当前和未来电视编辑实践的理性呼唤。基于各种形态的电视编辑思维形成的电视作品,最终是与广大观众直接交流与沟通的,这使得建构于电视传播技术和特性基础上的电视编辑必须以整合和互动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来实施。
    总之,电视编辑的产品直接作用于广大植根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观众,这些观众的接受需求、认知规律等直接制约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认可。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电视编辑作为节目的最终完成环节的媒体至关重要的“把关”环节,一定意义上承担了媒体形象塑造者的角色,同时又必须接受观众的客观检验和评定,电视观众接受与否,接受偏向如何,接受程度如何,都将直接影响电视的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单一被动型的灌输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信息的主动建构成了他们的普遍追求。

    二. 规律  方法  技巧
    电视编辑就像任何制作过程一样,其各步骤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顺序,只有遵守它的规律,才能创造出可达到最好水平的作品。
    电视编辑是构成电视节目系统的编码过程,在这个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视听觉符号。电视编辑就是从编辑技术和艺术的整体性出发,组织和结构视音频信息传播,视觉语言的组织、听觉语言的协进,以及视听觉的综合感知,是系统构成的方法和追求。
    爱森斯坦、希区柯克等大师们以其独到的画面构图和镜头剪接手法、创新的镜头转换和节奏技巧而在电影史上享有盛名。而电视剪辑的许多艺术原则是承袭了那些由电影摄制者完善起来的手法和技巧,因此电视编辑也和他们的电影同行一样,面临着后期制作的三项基本要求:必须根据节目内容需要来挑选镜头;必须以最能传达创作意图的方式决定镜头顺序;必须确定镜头的长短和节奏以创造出预期的效果。
    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刻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镜头之间的组接时,“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当两个镜头都是运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