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A/B拾音制式

2010-4-5 13: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47| 评论: 0|原作者: 黄鑫|来自: 世界广播电视

A/B拾音制式

本文作者黄鑫先生,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技术中心初级录音师。
关键词:A/B拾音制式 时间差 相位差

A/B拾音制式

  A/B拾音制式是将型号和特性完全一致的两只传声器彼此拉开一定间距构成的立体声传声器系统,在录音时将传声器系统置于声源前方,并将左传声器拾取到的信号馈送到记录载体的左声道;将右传声器拾取到的信号馈送到记录载体的右声道。

  录音时,如果某一点声源在A/B拾音系统得中轴线上(点S)发声,则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两只传声器的时间是一样的,即左右声道的信号不存在时间差(△t)和强度差(△L)。但是,如果声源偏离中轴线在一侧发声(点S’),则该点声源经L1、L2分别向两只传声器辐射声能。由于L1、L2之间存在着距离差,导致了左右声道拾取到的信号存在了时间差和强度差,而且随着距离差的增大,时间差也增大,强度差则减小。所以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公式:

  △t = (L1-L2) / c
  △L = 20 lg (L1/L2)

  由这两个公式计算可以得知:A/B拾音制式中,△t的声像定位值远远大于△L,所以说,A/B拾音制式主要靠△t完成声像定位,A/B拾音制式也叫时间差拾音制式。声学理论认为,若将一点声源定义为无限远(声源距立体声传声器系统的距离超过二倍的传声器间距),就可将该点声源理解为平面声源(如下图)。所以上述公式可以简化为:

  △L = a • sinθ
  △t = △L / c = ( a / c ) • sinθ

                           

 

A/B拾音制式的声像定位原理

  如图3所示,听音者与两扬声器成等边三角形。在这种条件下,对A/B拾音制式录制的作品进行立体声重放时,如左右声道间信号△t = 0 ,声像定位在两扬声器连线的中点C上,随着△t的增加,声像将从C点向左(L)或者向右(R)偏移,若某一个声道的声音提前,声像就向该方向偏移。实验证明,当△t≥1.5ms时,声像就会定位在声音提前的那只扬声器的位置上,也就是说,0ms~1.5ms之间的声音信号将定位在C和L (或者R)之间。

 

A/B拾音制式的传声器间距的计算

  A/B拾音制式的传声器间距的可以通过公式直接计算出来,从公式△t =( a / c ) • sinθ可以得出 :

  a = (△t • c ) / sinθ

  该公式中确定sinθ的值之后,便可得出传声器间距的具体值。在已知乐队宽度和乐队与传声器的距离后,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某乐队的宽度为8m,使用A/B拾音制式录音,立体声传声器系统距乐队前沿为2m,计算传声器间距a :

  利用勾股定理得 r = 4.4721m

  ∴ a= ( △t • c ) / sinθ
  = (1.5/1000s) * 343m/s 在* (4.4721 / 4)
  = 0.5752m

  测量出乐队宽度和乐队距A/B拾音制式系统的距离后,在录音师的录音构思下,便可以精确地计算出A/B拾音制式的传声器间距,从而使录音的最终作品达到录音师的所预计的结果。通过计算,可以将声源精确地定位在L—C—R的任意一点上,而且这种拾音制式在后期的声像处理上无需花更多的精力,这也是它受到广大录音师爱好的原因之一。

 

A/B拾音制式在厅堂中的位置

A/B拾音制式与乐队的距离

  一般说来,确定立体声传声器距离声源的方法是,将传声器大概设置在混响半径上,并与声源左右对称。之后监听该位置乐队的现场演奏,根据听音情况,以混响半径为设置传声器的起始点,对传声器的位置进一步调整。通常传声器的最佳位置在混响半径附近,但是不同的乐器对混响半径都有个修正值,这个修正值在使用立体声对拾音时必须得考虑到,如铜管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铜管五重奏中的长号和小号,它们是朝前辐射声能,对于混响半径的修正也大于其它乐器,因此传声器的最佳位置应该在混响半径之后;弦乐器辐射的声能比较小,在录制弦乐四重奏时,须从实际考虑是否该将传声器置于混响半径之前。

A/B拾音制式高度的确立

  A/B拾音制式的高度、与乐队的距离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录音师的主观判断,现场听到的音响效果并不意味着是录音后重放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传声器的设置必须防止演奏者不会相互影响乐器声音的辐射,形成声影区。实践得出的结论是,立体声对的放置应根据乐队大小和厅堂的混响时间确定,如果乐队中乐器的数量增加,则立体声对离乐队的距离也应该增加。在音乐厅中,我们一般将立体声对放在指挥的上方或者后方,高度大概在3~4m之间,在立体声对所处的位置能看到单个乐器的话,在监听时就能得到较好的声音。

具体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传声器配对检测

  按照A/B拾音制式对传声器的要求,必须使用型号和特性完全一致的传声器,分别将拾取到的信号馈送到记录载体的左右声道,以保证最佳的左右声道信号隔离度。传声器的型号一致很容易做到,但是这两支传声器是否在特性上一致却有待确定。两支传声器在特性上的一致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基本确定。从声—电转换开始,电信号的路径如图5所示。

 

  如上图,其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造成立体声对的配对不一致。世界上没有完完全全一致的事物,即使同一型号的传声器。我们只能选择两只同型号的特性相近的传声器作立体声对。检测是否配对的步骤如下:

  (1) 把要检测的两传声器一个振膜朝前放立,另一个倒置在它上方,两传声器应当尽可能的靠近,如图6。

 

  (2) 传声器放置好后,把它们连接到调音台上,并且把上下两个传声器的声像定位器分别定位到极左、极右来确保两传声器信号的最大程度隔离。把推子固定在0dB上,前置放大器的调节根据不同声场环境的声源而定,如音乐厅中的歌声、管弦乐队齐奏。操作完毕后,让一名录音助理在传声器正前方说话。

  (3) 在调音台主控部分将输出设定为单声道输出,同时把两传声器的其中一个进行反向处理。此时监听到的声音是反相的,调节某轨的前置放大器直到从扬声器监听到最小的声音,理论上不应该再有声音,但是由于频率上细小的差异、调音台每轨的差异和监听系统等,使得少量声音仍然存在。能监听到的声音越小证明该对传声器越适合配对使用。前置放大器的调节完毕后,确保不再调整。

  (4) 把上述反相的轨还原,即取消反相,并把上下两传声器按照左右顺序以一定的间距放置,与此同时,录音助理站在两传声器的垂直平分线上继续作为声源发声,录音师在录音间来回切换输出模式(立体声和单声道),辨别声像是否明显地、准确地定位在中间。如果不是,则这两个传声器不适合配对使用。

  (5) 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便可进行下一步的测试。将监听模式设成单声道,同时录音助理继续作为声源围着这两个传声器移动,这个时候的监听尤为重要。由于声源是移动的,监听到的音质和电平肯定会变化,但是,如果声像定位出现了漂移、没有定位在正中间的话,说明了这两只传声器并不适合作为A/B拾音制式使用。

  对于A/B拾音制式而言,传声器的型号选择和配对是第一步,也是该立体声系统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