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Mark Levinson 第一部SACD/CD Player NO.512

2010-4-5 14: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88|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转载

Mark Levinson很久没有新产品面世了,很多发烧友都关心,Mark仔是否从此淡出;若是,将是Hi End界一件大事兼大损失。但不是的,Mark仔以行动证明,推出以“5”字为首的一系列产品,包括No.50、No.532单声道及双声道功放,和No.502多媒体控制中心:接著而来的,还有他们的第一部SACD机。这部命名为No.512的SACD/CDPlayer有著一眼认出的Mark仔黑色机箱,银白按钮,和红色点阵显示器。外形可说实而不华,全无花巧;但机身相当坠手,用手敲下去,亦相当沉实。连那遥控器也是金属制的,份量十足。

Mark Levinson首部SACD机

大家都承认,SACD在制式上,比CD优胜得多:但不知何故,不少发烧友却仍以为SACD只是噱头,因为他们在家中听不出SACD优胜之处,甚至有人说它「衰声」。这个问题出於软件或是硬件?可能两者皆是!早期有很多SACD碟品种太少,有些厂家为求揾快钱,便草草推出一些在制作上未尽如意之低质素SACD碟,自毁名声,这种情况尤见於一些受欢迎的流行曲旧录音。偏偏这些CD却是最普及的,於是便有SACD衰声之说。硬体亦一样。 CD转盘和解码已经累积了接近30年的经验,愈来愈能发挥CD本身的最佳潜力。反观SACD除了历史较短,亦受到一些诸如专利权等的限制:更甚的是,很多平价SACD机实在未达水准,纵有制式的先天优势,亦无补於事。我自己是SACD的忠实拥护者,因为事实摆在眼前,只要器材、软件都达水准,AB比较之下,优劣立见,每次都是SACD胜过CD,无需争过面红耳热。而在软件愈出愈好的今天,要播好SACD,最重要还是看播放器材本身的实力了。市面上不少高档SACD机都证明了它的优越性,而一向以高档器材著称的Mark Levinson却一直没有出过SACD机,这使Mark仔迷不无遗憾。不过,时间到了,Mark仔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终於推出了他们的第一部一体式SACD机,No.512.

不惜工本务求一炮而红

作为Mark仔第一部SACD机的No.512,它不惜工本,采用了 Esoteric的VOSP(Vertically.aligned Optical Stability Platform)的镭射拾讯机芯,作为稳定[阵脚]的基本。这系统当然成本高,但VOSP出名稳定,而且能确保镭射头能以最接近垂直的角度读取光碟上的讯号,从而使误差降到最低。Esoteriq的拾讯机芯扬名天下,「外卖」亦出名价昂,只有最高级的器材才会不吝高价购置它。 Esoteric不但因此名利双收,更使日本音响终可真的吐气扬眉,亦足引以为傲了。

No.512机箱内有两个环牛,原来是作为两份电源供应的把关工具。两份电源供应当然就是因为要把模拟和数码分开供电了。机内看得见的电路板是数码输出和控制电路,看不见的是一块数码模拟转换底板,它是6层的Nelco N4000—13 SI底板,以耐热,高速、低损耗著称,并以金属间格完全屏蔽,远离所有可引致噪声的元件。

专用DDS电路减低Jitter

大家都知道SACD/CD的最大敌人是Jitter,各生产商都要绞尽脑汁去把它减至最低。Mark仔的方法是用一个专用的DDS(Direct DigitalSynthesis)电路,就是当转盘解读了数码流後,会先把它暂存在一个缓冲储存库中,然後再重新为它配上时钟(reclock)讯号,在单一时钟的处理下,就会使因转盘而来的时差,减至最低了。现在已经愈来愈多转盐采用相似的做法,但效果如何,则要看各家的功力了。

解决了jitter的问题,要好声,剩下来最关键的就是DAC解码了。No.512采用了非常高质的24bit数/模转换晶片,而且是每声道2片,作差动式平衡设计。这也是一个较高成本的做法,但可得到更高的讯噪比及更大的动态(达108dB)。而更重要的是,这晶片有直接解读DSD的功能,使SACD的资料点滴下漏。 No.512的输出有固定与可变选择,我试音时一直选用固定输出。

音乐感 令人松驰

No.512的声音是会令人松弛的,这是相对於一些太著重分析力而呈现紧张的器材而言。它的分析力不弱,却又能保持很活的音乐能力,或者是模拟声的感觉(虽然这样形容有点滥),是这松弛感的最大原因。

一首来自「2009原音精选」,王菲的「约定」,就是一个很 好的示范。王菲有点懒佣的声音,听在耳中十分舒服。另一方面,她发声的各种细节,例如,第一句,「门牌」的「牌」字的喷气声,使你觉得歌者就近在目前;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听完这首歌,忍不住要拿出王菲那张LPCD45多听几首,才感满足。

转听一张Sennheiser试音碟(SACD),这张碟只有5首歌,共通点是低频量足,虽然不至汹涌,但亦十分考机。 No.512的Bass线条十分不俗,深潜得来,不会喧宾夺主,人声仍然自然地处於主导地位,而声音的Hi Fi特性,比起王菲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它的音乐性又不会因此而失色。最後一首Christian Willisohn唱的“Caruso'‘,唱来有点喃喃自语,而带著无限的深情,No.512把他的男声魅力发挥殆尽了。

遇复杂乐章更显分析力

再转回古典音乐。先听了海费兹的布鲁克「苏格兰幻想曲」,乐团出得不太好,是录音之过;但小提琴真是「听出耳油」了。那琴声如诗般美,也女口丝般滑,No.512把海费兹的温柔婉转(第一乐章)和恢宏大度(终章)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海费兹在一开始进入时,那个B音,轻盈精致得令人屏息;约到了1:08时,那不著痕迹的滑音,直触动到心灵的深处。还未听完全曲,我心己在赞叹这Mark仔No.512怎么可以把小提琴播得这样好!完全是「叹世界」器材!

听过No.512的人声、小提琴,基本上我已经对它一万个放心。它能够把这些都播得好,就足以使我著迷了,完全不用担心它能不能播大型 管弦乐等乐种,毕竟它又不是件功率放大器。但当我播放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时,在最爆的乐段,它仍能抽丝剥茧般把极多的细节重现,令人为之动容。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