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签订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据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满足现代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但是,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用长达十年时间建成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其实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杨昌庆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1、宽带化--互联网出口有问题 关于广电的宽带互联网出口,对于目前的广电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自2000年9月山东淄博市的“中华宽带网”被中断见诸报端以来,关于广电在互联网的带宽出口上屡遇麻烦。近十年来,广电行业在宽带市场的运营上步履蹒跚,一方面有广电自身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互联网的带宽出口原因。据了解,许多广电运营商租用互联网的出口代价高昂,其带宽租金甚至达到其业务收入的60%左右,广电在互联网市场几乎无利可图。尽管广电运营商在发展宽带业务方面面临互联网的出口瓶颈,但是为了“三网融合”的发展,又不得不面对这种尴尬状况。 根据赛迪顾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IDC公司的主要类型分布情况是:租用电信资源的服务商占到39.6%,电信运营商占38.3%,专业运营商占21.1%,而其他运营方式占1%。从以上数据显示,电信运营商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占据了绝对的垄断控制地位。因此,广电要发展下一代宽带,互联网带宽出口将面临窘境。 因此,要打造真正意义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解决互联网出口问题,应该说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尽管在2008年的“两会”上,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IT小组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互联网互联互通法》的提案”。要求解决宽带互联互通的障碍,但是,要改变目前互联网出口的现状,仅靠个别提案是不行的。这与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利益等均有直接关系。因此,如果广电不能从国家产业政策的层面上解决互联网带宽出口问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 2、产业化--实体建设有难度 按照“协议”内容,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体系。应该说,技术体系的建设、产业化的运作与实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没有产业实体的支撑,在运用和推广上将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作为“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基础之一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CMMB),于2006年10月,由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该标准采用广电系研发的信道解调标准STiMi,主要面向手机、PMP等便携式设备的移动数字电视和音频信号接收。由于CMMB是由广电提出的标准,所以该标准一出台便引来了各方的争议。不管怎么说,CMMB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无论政治影响、社会价值、经济效益等都是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两年多来,CMMB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奋勇前行。2008年10月,广电总局正式明确将组建运营CMMB的全国性总公司,地方广电可以通过参股方式参与设立地方运营子公司。但是,无论是CMMB的全国性总公司或是地方子公司,其运营体系的组建将面临诸多困难。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另一个核心技术基础是有线电视数字化。自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模拟电视关断的时间表以来,六年过去了,全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地方的数字电视平移工作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也未得到广大用户的理解。坦率的说,按目前各地的整转模式经验,不管以什么方式向用户免费提供的数字电视机顶盒,都会给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收回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成本的时间都需要好几年。 3、市场化--产品定位应准确 面对IPTV、新媒体等的外部冲击和直播卫星的内部压力,使得广电对未来有一种焦虑、一种困惑,更有一种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冲动。利用市场、经营市场、开拓市场是广电近年来非常关心的话题。据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将带动相关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万亿产业规模。面对这样的市场产业规模,不仅广电心动,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心动,更会引起电信体系的心动。广电在未来十年,是否具备能力和实力,在万亿产业规模面前,取得不俗的业绩,颇为引人关注。 客观地说,针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广电具有产业规划、枝术规范的行业优势,具有信息服务、传输服务的综合功能,具有事业管理和产业经营的双重职能。因此,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互动”产品和增值产品,进一步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发展步伐。 纵观当前整转数字电视的多种“节目包”,尽管电视频道数量多、播出时间长,但提供的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广电是下一代广电网的主要内容提供者,在由内容为王向产品为王的过渡过程中,内容产品的生产、提供尤为重要。内容产品如果不具有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涉及社会的广泛性、联系群众的贴近性、关注民生的及时性、丰富生活的娱乐性,如果不能让用户产生自觉、主动花钱购买众多内容产品的激情,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就可能失去快速发展的基础。 “互动”,既是广电人的心病,也是广电人的梦想。从重庆市合川广电1999年开始探索至今,广电人在“互动”节目的技术、管理上努力求索。事实上,十年过去了,“互动”依然没有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没有真正发挥广电的“互动”能力。相反,广电把太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用在自己并没有优势的数据宽带互联网业务。广电的“互动”业务应该回到广电的“互动”上来,利用广电的技术、发挥广电的长处、开发广电的潜力,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满足各种年龄、性别、兴趣需求的“互动产品”。 长期以来,广电虽然有市场,但却没有较好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这与广电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政策相关。因此,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要真正走向市场,一方面要加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另一方面耍迅速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社会意识。 2009年09月17日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