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创新是电视节目的生命

2011-6-24 18: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7| 评论: 0

  电视节目的对象是普通大众,要让观众倾心倾情,喜欢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关键要有高素质的艺术人才,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以及可贵的创新精神。

  当前,电视台多,电视节目多,周期短,创作时间仓促,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试想,有多少电视节目能经得住连续地上演,又有多少演员面孔经得住观众挑剔的眼睛?当然,中央级的大台可以推出规模恢宏、阵容强大、明星云集的电视节目。而省级台的电视晚会却因为诸如财力、物力、人力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显得力不从心。所以,省级台要不断求新、创新,从自身的节目质量上下工夫,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电视节目的鲜活源于不懈的创新与追求

  连续两年,笔者执导了两台山东省纪委的党员干部廉政准则知识竞赛《齐鲁正气歌》,说到这两场知识竞赛,感想颇多。

  信息化时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拓宽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前些年,种种类型的知识竞赛纷纷登场,一时间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喜爱。但时间一久,那种必答、抢答、共答等一成不变的呆板形式很快失去了观众,为什么呢?知识竞赛原没有新旧之分,有的只是包装手段的陈旧和创新之分,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省、区都有其享誉一方的地方特色艺术。试想,每天让你吃一样品种的四菜一汤,你能坚持多久?电视节目、知识竞赛也是同一个道理,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会让观众重新回到知识竞赛的电视荧屏前。

  知识竞赛由于时间所限,不可能让观众像捧读一本书一样慢慢地品味,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通过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增强知识竞赛的趣味性、娱乐性、可看性,使之变得鲜活起来。

  比如,知识竞赛的内容如果带有某种艺术性、故事性,就可采用全新的艺术包装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如场外、场内的短剧、小品,歌曲接龙、惊险的夺标答题等,观众通过节目不仅能获得不少教益,还能通过新颖的包装形式享受到艺术的魅力。在这中间,有机的串联式互动、评点、探究渊源,能够使观众获得一定的知识。如此这般,知识竞赛就能通过艺术创新和包装而变得鲜活起来,寓教于乐的目的也就可以实现了。

  观众的参与是晚会的“兴奋剂”

  从两场知识竞赛的成功,笔者想到了娱乐节目和综艺晚会,在注重追求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观众参与和娱乐的特点,应着力寻求能够牵动人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以使观众身心投入地参与其中。当然,所谓观众参与,不是泛泛的掌声和喝彩,而是要求编导在策划整台节目的同时,根据节目的主题、风格等匠心独具地设计有关观众参与的环节,要绞尽脑汁,精心设计。既不能曲高和寡,也不能流于低俗。

  新、奇、特的创意,在当今的电视节目运作中,是为许多编导所孜孜以求的。这些创意,有时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电视节目的优劣决不仅仅取决于这些,一台成功的晚会或知识竞赛除了依赖整体艺术质量,还要捕捉观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使之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上下和内外的互动、演员和观众的交流,才能使电视节目的质量跃上一个大的台阶。

  充电是晚会编导的创新之本

  电视艺术有别于个体艺术,是一项综合艺术。它依靠各个部门实现策划和编导的意图,作品的艺术效果,最终也是靠各个环节的综合体现而获得的。哪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整体。这个综合艺术的特点也正是操作的难题。这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特别要指出的是,电视录制中的镜头切换和摄像。电视是传送图像的广播、通信工具。电视画面是借形象、构图、色彩等表述思想的传媒手段,是省略了文字的诗。切换导播和摄像如果不去潜心探求,没有深厚的功力,是难以完成艺术创作的。画面造型、光影效果、景别、场景以及观赏角度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形象。切换和摄像,必须破除陈旧、落伍的技术观念和操作习惯,不断学习、借鉴,随时“充电”,以适应新的情况。

  其实,谁都想突破旧有的艺术习惯,着力寻求新的表述方式。然而,习惯是人类生活中辞退不去的引路人,有时,这个第二自然比法律还有力地制约着人的行为。艺术,贵在创新。新,才使艺术之树生命常青。艺术习惯,是束缚艺术家思维的桎梏,是捆绑艺术手足的绳索。唯有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制作技术,使用和掌握先进的制作设备,清除习惯的锈垢,才能使艺术灵感常存常新。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