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本届“两会”的最大技术亮点是人民网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裸眼3D显示器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转播“两会”内容。3D显示技术历经红蓝3D、主动快门3D和被动偏光3D,即将迎来全新的裸眼3D时代。随着主动快门式3D技术和偏光式3D技术的谁与争锋,唯有裸眼3D完全摆脱了眼镜的束缚,满足3D消费者的真实购买需求。这让裸眼3D技术成功突围,成为3D技术最诱人的风向标。随之各大3D企业、公司意识到裸眼3D显示在未来的重要性,积极研究开发布局裸眼3D产品,并广泛推广到各大领域。 3D裸眼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裸眼3D技术应用尚未普及,但相关技术正日趋成熟。在众多3D解决方案中,比较主流的裸眼3D技术分别是:柱状透镜式;指向光源技术;多层显示式;视障光栅式这四种。其中最受厂商喜爱的裸眼3D技术为柱状透镜式和视障光栅式。 对比这两种裸眼3D技术,各有优缺。视障光栅式也称为狭缝光栅式。基本的原理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通过光栅遮挡的技术实现立体成像。在屏幕表面设置称为“视障光栅”的纵向栅栏状光学屏障来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让左右两眼接受不同影像产生视差达成立体显示效果,虽然这种技术制造简单,较易实现,但存在因亮度损失高导致清晰度较低的缺点。因此,视障光栅式的优势是,可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在量产性和成本上有可控性。不足之处是画面亮度低,分辨率会随着显示器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 相比较而言,柱状透镜式技术则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实现立体成像。通过在屏幕表面设置的圆柱状凸透镜薄膜,透过透镜折射来控制光线行进方向,让左右两眼接受不同影像产生视差呈现立体效果,与狭缝光栅技术相比,使用这种技术几乎没有屏幕亮度的损失。其优缺点与光栅式正好相反,3D技术显示效果更好,亮度不受到影响,但与现有LCD液晶工艺不兼容,需要投资新的设备和生产线才能投入量产。对于这两种技术的商业化现状,光栅式的技术复杂度较柱状透镜式低一些,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较多,其中包括夏普推出的3D手机,任天堂的3DS游戏机等等。但由于视差障壁技术立体显示效果和亮度较差,很难给消费者带来完美的用户体验,反响比预期差。 3D裸眼技术的应用领域 就目前3D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商用展示已是裸眼3D技术最先启动的市场,紧随其后的是便携式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最后将是市场规模庞大的家用市场。 大屏幕3D裸眼显示是商用市场的领军者,一直是商家产品宣传推广、发布信息的主要载体,曾几何时,我们会因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