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听觉语言:音乐音效(上)

2012-4-12 01: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在一部影片当中,音乐音效作为视听语言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电影,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首先就应该是看得着听得见的艺术。在默片时代,许多时候人们对于一部影片的理解都是很有障碍的,直到电影声音的出现,事实证明,电影更加展现出它的魅力。

  很多时候,影片情节的发展与片中的音乐设置有着微妙而默契的关系,它们是紧密配合着的。音乐可以成为一种阐述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它有着其独特的语气,以及台词所无法比拟的其承转合,时时刻刻暗示或者引领着影片内容的发展,比如《贝多芬》、《海上钢琴师》、《钢琴战曲》、《探戈狂恋》、《花样年华》以及《罗拉快跑》等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影片。有的时候,在一部片子中情绪的变化甚至会最为强烈地反映在音乐的变化中。美国影片《莫扎特》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音乐的跌宕起伏在这里是起着导航作用的。它就像一架灯塔一样始终指引着观众通过画面去体味与寻找主题,去寻找人物本身命运的痕迹,以及隐藏于故事深处的发人深省的意义之所在。在影片《莫扎特》中,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拥有着异常强大的力量,它们让我逐渐掌握到故事的线索,抓住莫扎特、萨列里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的变化;抓住他们的心路历程;甚至于他们的容貌、气质、声音和表情。

  《莫扎特》以一首激扬的进行曲作为开头,它向世人昭示着某个灵魂深处所抒发出来的悲哀和忏悔。故事是通过迟暮之年的萨列里的忏悔所道出,那种感觉仿佛是揭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盒。进行曲的特点是跳跃感比较强,正如述说者萨列里的心境,忽而触摸光明,忽而跌进黑暗。在进行曲下,人们的动作也具有节奏感,像是许多人都要同时去完成同一个使命,又仿佛人与人各不相干,纯粹为自己而动作,为动作而动作。这样,就形成里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世界,与述说者的情绪相呼应。

  述说者萨列里的出场使得《莫扎特》的音乐形成了两条几乎是并驾齐驱的线索,他是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宫廷乐师。在这部影片中,这个人物被塑造得既可恨又值得同情,以至于到后来慢慢被人们所接受了。可以说,萨列里比莫扎特更接近于正常人。在影片的发展中始终存在着萨列里与莫扎特之间的一种调和式的碰撞,正如他们的音乐之间既重叠又分裂、既碰撞又凝合,激荡出阵阵火花,渐渐地,时而含蓄时而激烈地生发出故事的整个生命。

  主人公莫扎特的出场伴随着他四岁时所作的第一首协奏曲,旋律清新活泼,充满童稚的幻想和顽皮。四岁的莫扎特蒙着眼睛毫无畏惧地坐在教皇面前轻巧地敲击着琴键。 正如萨列里所说:“我仿佛听到上帝在通过这个矮子在歌唱。”那种声音势必是高雅的、博大的、脱俗的。而与之相比,教堂中响起了单调的“圣乐”,官宦子弟们在默默祈祷着升官发财生意兴隆,而只有萨列里在祈祷着上帝赐予他音乐的天赋。而讽刺的是,上帝“赐予”他的仅是一种对于音乐,甚至可以说对于莫扎特的音乐的独特的识别能力和读解能力,而并非创造力。这一点他直到晚年才终于领悟到。

  其实凭心而论,萨列里的音乐不应该算作拙劣,即使是与莫扎特的比较之下,仍然有其可取之处。遇到莫扎特,这对于萨列里是极大的不幸,但不可否认据说当时只有他能读懂莫扎特的音乐,这对于他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