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让导演告诉你(五)

2012-4-12 02: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7|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这种制作上的条条框框不仅限制了剪辑,同样也禁锢了拍摄工作。比方说,每一个场景都需要反复拍摄。也就是说,照以下方式进行:一个包揽全景的广角镜头,画面最好是静止的。从男演员的后肩到女演员脸部的全景镜头;同样,从女演员的后肩到男演员脸部的全景镜头。一个推镜头,拍男演员和女演员。相应,每人再来一个特写镜头。在这种方式下,每一句话,每一组对话都能轻松地剪切开。而“电影就靠剪辑而成” 的真理就源于此。显然,成功的导演拥有自由,但是是在理性的范围内。总剪辑师看完一遍,如果他认为这个或那个场景需要补拍,他就去找制片厂副厂长或厂长,坚持重拍。导演必须服从。

  这种体系不仅束缚了创作个性,也把演员带到了真正的地狱。他们得一遍一遍重复同样的镜头,甚至每吸一口烟都要对准同一个反应,每个场景要有八个不同的俯仰角方向拍摄。八个视角中的每一个都要拍无数条。当演员不是在对方说那句话时吸了一口烟,场记就马上记录下来并呈报给剪辑部门,剪辑师就是依据这个把好的画面挑出来,扔到一边,因为表演一个时间上没有偏差的抽烟动作实际上简单得多。现场有一个核对拍摄内容与脚本是否相符的小姑娘,我总是让她告诉我,演员在那一条的表演中出了错。当我拍这一场景的时候,我已相当准确地设想好,我将会怎样剪辑。对动作改动,或对文本持不同态度,可能将毫无意义。在我迷惑的时候,我总能凭借众所周知的力量走出该困境:使该情节与另一情节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我总能找到合适的转场镜头。

  声音也是如此。规则是硬性的:“不能有任何不流畅” 。这就意味着当两个人相互对叫时,一个演员只能沉默,等待,直到对方停止叫嚷。拍摄时演员得--拍特写时--在每一句话后面做一点小小的停顿,好减轻剪辑师在声音处理时的工作量。当然,拍摄时这样的节奏绝不会让扮演者的日子更好过。

  我们的年代我们把该拍的拍了,然后才开始后期工作。不仅在镜头之间找剪辑点,而且在镜头里面找--打孔连接。每一个镜头我们要打四次孔,把胶片翻来覆去地来来回回倒腾,寻找剪辑点,这是可行的。最好的剪辑点在发“扑” 和“不” 两个音时,“丝” 音也可以。一般来说,在发辅音时较易将两个声音剪辑到一起。发元音时要剪接起来就相对复杂一点,发这些音时很难将嘴型对好,因此将这两处画面结合到一起很容易露出破绽。最后,要我说,随时都可以邀请演员来重新录音。

  就像电影中的其它阶段一样,剪辑是一个复杂的与创作紧密相连的技术程序。我想,“电影建立在剪辑之上” 的说法很盲目。关于剪辑的概念常常不可信,尤其是评论家的话。我看过一部“剪辑得非常出色的影片” 。任何方式都显示不出来,它剪辑得是好还是坏。剪辑有可能很糟糕,但是从材料中能挑选出哪怕一点意义的东西才怪呢。或者相反,电影仿佛剪辑得很成功,但谁知道,剪辑室的地板上扔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只有三个人知道:剪辑师、导演和摄影师。只是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每一个拍过的镜头。可以假定,一部好电影成立的基础在于拍摄质量过关的镜头。拥有相当不错的材料,短剧和电影的剪辑很容易。短剧的定义还是一如既往:这是一段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故事。这样,对于所有风格的电影,情节非常重要。因此,剪辑应该建立在戏剧效果的基础上,还要最大限度地运用意外效果,使观众惊奇,同时也不要忘记思想。很多剪辑师力求通过组接停顿来达到这点,这些停顿一般不超过四五或者六英尺长(2-4秒长)。但是我看到,一个极紧张的场面通常是一个缓慢的长镜头移到演员的脸上,以一个特写镜头结束,她正伸手捂嘴。如果导演没有拍这样一个缓慢的运动的长镜头,在剪辑室里它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制作出来。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