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表演:电影表演的独特艺术形态

2012-4-12 02: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37|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生活对电影不仅像一般艺术那样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直接的艺术形态,电影从承袭戏剧表演转向日趋独立。电影表演观念的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电影自身的发展及艺术家对电影的认识与开掘;二是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及观众对电影文化及审美观念的变化与提高。现代电影科技的发展:胶片感光度、摄影灵活度、录音灵敏度的提高,电影可以采用“实景拍摄”、“自然采光”、“动向摄影”、“逼真的同期录音”,使视听形象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现实,银幕形象愈来愈接近于生活的本来面目。技术的发展为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语言提供了巨大的可能。电影借助于其他艺术,经过种种阶段:初期的杂耍、打闹剧、哑剧、卓别林的喜剧、默片时期的造型剧及有声电影黄金时代的戏剧电影……发展到当今,电影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领域,它可以用与生活同步的手段来反映生活。

  电影表演用不着靠增强艺术效果的变形手段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因为银幕要求于观众的感受力也就是他们日常的感受力。当代电影已经可以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不加变形地搬上银幕。艺术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日常生活经验的语言”,使其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生活本身的材料”、“生活的自然形态”,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组织、加工后,斌予它艺术生命,成为传达感情、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重要元素。电影不仅可以将大自然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繁华的街道、王府井的路人也可以纳入电影形象体系,往往他们的“表演”比演员更放松自然。我们的表演虚假、不自然,不少演员在导演喊“预备,开拍!”时,反而改变了活生生的生活形态,改变了电影独特的表现形态,而变成一种舞台式的、演戏式的,比较夸张地离开生活的表现,这就破坏了电影美。叫了多年拆掉“预备,开始”这堵墙,可如今仍残存了不少。

  优秀的电影表演家开拍时是投入生活,以生活中平凡的形态表现出生活。这里蕴藏着电影美学问题,电影独特的魅力不同于舞蹈、戏曲,要改变形态,需要程式美,而是运用生活形态表达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反映出生活的底蕴,斌予生活形态以艺术审美价值。

  生活现实决不是银幕现实,后者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开篇中的两句话对我们理解银幕上的电影现实很有启迪,它是打开电影大门的一把钥匙。第一句话是“电影是一种具有形象价值的具体现实”。

  其一,电影的现实是具体的现实,并非像歌剧、京剧那样程式化的,也并非话剧那样舞台化的。银幕的假定性也是建立在创造虚幻(影象)现实上。其二,必须有形象价值,是形象化的、富有美学特征的。我们所以没把握好电影的这一现实,一是将它搞成非现实的虚假现实,脱离生活、远离生活,失去了电影美感。电影中的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影片中做一顿饭就必须真的做成熟饭冒热气,演员就得真吃。不像舞台上演做饭、演吃饭,假定性较强。二是将它搞成自然主义,不生动、不形象化。马尔丹的第二句话是“电影是一种具有感染价值的美学现实”。

  首先他说是具体现实,同时又是美学现实,决不是生活的一般现实,必须具有美学价值,决不是生活的一般现实,必须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要感染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并不都具备感知价值,往往没有意义和内涵,不能成为艺术。只有经过艺术家的选择、组织、创造,赋予它内涵才能产生“世俗神话”。银幕上出现的生活形态同样是有意味的形式门。马尔丹的三句话不仅告诉我们电影是一种活生生的具体现实,同时提出必须赋子它形象价值、感知价值,使其产生审美价值与魅力。这就要艺术家进行独特的、运用生活经验本身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