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表演:艺术之共性(上)

2012-4-12 03: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正因为电影表演与话剧表演在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决定了话剧演员是电影演员强大的后备军,许多国家都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两栖演员”。

  在理论研究中、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以艺术之共性,或者某两种相近艺术之共性去代替各种艺术各自的个性,因而不去注意发挥各种艺术的特性。这种倾向在电影表演领域里表现也很突出。正因为电影表演与话剧表演是相近的姐妹艺术,它们之间不论在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容易忽略各自的特性,在表演领域里,电影照搬话剧的“一锅煮”、“全盘端”的“舞台化”、“剧场化”倾向尤为严重。这里有实践的问题,也存在着理论研究的问题。多年来,对于电影表演与话剧表演的异同点,电影表演在创作上的特殊性,对于现代电影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电影表演又提出什么新的要求等,都还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电影表演艺术的提高有赖于电影表演理论的建设。但是,对电影艺术的特性和美学原则给电影表演带来什么?纪实性带来的生活化原则在电影表演中如何体现?摄影机前(麦克风下)的表演与舞台上的表演有什么不同点?银幕感与舞台感,如何进行蒙太奇处理下的表演?怎样适应分切与颠倒的拍摄,特写镜头在电影表演中的地位,演员对不同景别镜头(特别是两极镜头)表演的处理和分寸?排演时电影表演的重要性,如何去进行“电影中的排演”?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在电影中如何应用……这些直接关系到表演实践的理论问题都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探索和研究。特别是电影表演和话剧表演在美学上的不同点,更值得深入探讨。

  强调电影表演的特性,提倡生活化的表演,“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决不是削弱表演的艺术价值,更不是取消表演的技巧。相反,在某种意义上,电影表演比舞台表演有更大的难度。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所说过的:“在银幕上,一切都历历在目,任何刻板都要永远留下印迹。”因此,电影演员应该比舞台演员更熟练得多,在技术上完善得多。因为,银幕上的纪实性与舞台上的剧场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将带来各异的美学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他的《我的艺术生活》中提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他们在一次外省旅行演出中,和一群学员在公园中散步,偶然看到一个地方,使他们想起屠格涅失的《村居一月》里第二幕的舞台布景。演员们决定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中尝试作一次即兴表演。他是这样叙述这次尝试的:“轮到我上场了,克妮碧尔和我按照剧本的要求,沿着长长的林荫道走着,并说着台词。然后,正如我们在舞台上所做的那样,我们坐在一个凳子上,开始谈话。但是突然又停了下来,因为我们不能继续演下去了。在这徉真正的自然背景中,我们的表演看起来是很矫揉造作的。而人们却说我们的剧院已经质朴到可以说是绝对符合自然的地步,我们在舞台上所习惯做的一切,看起来是多么地矫揉造作和形式化。”确实,戏剧中那种深入形象的舞台生活,那种看起来十分自然而有说服力的舞台表演,一旦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就立刻遭到破坏。舞台上话剧演员习惯的演戏感以及由距离感和风格化带来必要的戏剧化的夸张,在银幕上就显得不生动、不自然,甚至矫揉造作。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