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任务是创造出生动的、鲜明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怎么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表演艺术是表现人的艺术,要把社会上各种阶层、各种人物表现出来,如果不去观察他们、熟悉他们、理解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内心复杂的情感,是不可能表现好他们的,所以毛主席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演员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心灵所想等等。当然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艺术又不等于照搬生活,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要把生活中得来的东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说艺术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得来的东西要进行再创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观察生活练习(包括模仿人物)这个阶段。”
配合着同学们做练习,老师也出一点题让学生做,如《火车站站台上》、《候车室》、《火车站门日》、《农贸市场的一角》、《公园的清晨》、《小河边》等等。在做观察生活练习的同时,我们也检查另一方面的作业就是人物模仿。同学们展开想象做了不少有性格特征的不同人物,有的模仿老头、老太太、修鞋的、老板娘、卖唱的、卖羊肉串的、烧香的等等,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院还组织了表演90班去了胜利油田,深入到油田工人中去,大家不只学到了工人阶级的很多先进事迹和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操,还收集了大量素材,回来后专门组织了一台节目向全院汇报演出,如:《心灵深处》反映了两个石油工人刚结婚不久,由于工作需要新婚丈夫就离开了,白天黑夜工作,根本顾不上回家探望新婚的妻了,后来两个女人来上地探亲,反映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又如《姐妹花》、《大桥下》、《路边饭店》等等,反映了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精神,演出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这是很重要的教学阶段,可以说是对所有的表演元素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对学习掌握正确的表演方法是很重要的环节。这阶段的基础如果没有打好,直接影响到后面阶段的教学成果;相反,打好了就会对以后的人物塑造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小品题材有的是在简单的表演练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简单,如:《告别》可以发生在各个地方来做,妹妹要出门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挣钱,哥哥或别的亲人来送行,很顺利就走了,没有产生更大的矛盾冲突。又如《约会男友》,女朋友约好在公园见面,男的来得早,等一会儿女的也来了,两个人高高兴兴的走。再如《找人》,某同学按约好时间去另一同学家找他,一看门开着,进屋后人不在,再到里屋看看也没有人,感到很奇怪,怎么不守信用,约好了时间让我来,可人又不在,正在纳闷,突然发现地上有一滩血,旁边还有一把刀,经过判断感到出事厂,赶快往外跑去报告。这个练习心理动作比前面的要复杂一点,要做好这个练习,也同样要做到真听、真看、意识、判断、行动等等要求。
小品在结构上比表演练习就更完整更复杂一些。小品是在表演练习的基础上,又发展、加上或重新组织题材的形式,表演练习如前所说常常采用由老师出一些即兴题来做,如《等待》、《约会》、《车站》等等,表演者可以自由选择行动的逻辑,每次都重新形成。小品必须具有经过选择后,固定一下来的事件发展,登场人物的行为逻辑,小品与练习不同,不许有事件发展的偶然性因素。也就是说行为的逻辑是固定下来的,小品的每次重复,都必须做到像对待第一次出现的事物那样去对待十分熟悉的事实、事件和情节,也就是形成比较复杂的条件下的有机过程。小品训练是所有元素训练的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