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是人物语言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一种形式。旁白,原是戏剧用语,指戏剧角色背着台上所有其他剧中人而对观众所说的话。应用到电影中,旁白是指人物在画内根本不出现,而对画内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等进行叙述和议论。旁白的发出者比较自由,可以是影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跟剧情完全没有关系或影片中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局外人。以发出者性质不同,旁白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 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一般以第一人称呈现,并以叙述自身或与自身相关的人物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比如影片《谁说我不在乎》开头,就以女儿的口吻开始讲述介绍人物和讲述故事。
- 完全独立的局外人的客观叙述,一般以第三人称呈现,以上帝般全知的视角讲述剧中人物的故事。这种方式在很多电影中常用。比如影片《邻居》开头介绍各户人家,《英雄》讲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美国影片《漂亮女人》开头黑人准备讲述故事等。少数影片中有些旁白的叙述口吻虽然带有“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字样,但叙述者完全没有出现、也并不参与剧情,因此究其实质故事的整体叙述还是第三人称的。比如影片《红高粱》,从叙述口吻“我爷爷、我奶奶”可知旁白的发出者应该是孙子或孙女,但叙述者自始至终在影片中没有出现,实际上讲述的还是客观的故事。
不管旁白的出现属于哪种情况,电影中旁白的发出者一般不会与剧中人物做交流,而只是从单向的角度向观众叙述,把观众作为交流和倾诉的对象。
第一人称的旁白,在有些影片中出现,可以完成抒发感情、阐释心理、宣泄情绪、表达意义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无论哪种情况,叙述故事都是旁白最为主要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旁白一般会比较多地出现在:或影片的开头,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内容,介绍主要人物出场,对人物姓名、职业、年龄及重要前史做概要叙述。或影片中场景之间的过渡部位,使得剧情上可以自由顺利地时空跳跃,省略掉不需要详细描绘、或没有悬念剧情的过程。比如《谁说我不在乎》介绍完人物之后,直接用旁白切入那天的故事。或影片的结尾,用以结束故事的叙述,达到缝合结局,并可以在叙述之余对剧情做一定的评论。比如美国影片《漂亮女人》结尾,黑人叙述者告诉观众这故事只是一个梦。
值得注意的是,旁白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它仅仅是影片叙事的辅助手段,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人物的动作或对话,它只是对人物对话起补充作用,因此它要更尽量避免与画面内容相重复,而且简洁、生动、含蓄并符合人物身份与性格,而且必须与影片的整体风格相一致,成为整部影片艺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独白,又称为内心独白,包括剧中人物以画内音的形式直接面对观众抒发个人情感与愿望,或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抒发情感心理和展示内心活动的语言。
一般来说,独白以第一人称的主观视点呈现,讲述“现在时”的故事,即影像表现和心理活动同步。因此它要求不仅与画面中的人物主体形象必须一致,而且必须与人物内在心理动作或外部行为动作相一致,这样便开辟了将人物内心动作和外部动作相结合的刻画人物的重要途径。比如影片《玻璃是透明的》最后,在码头上主人公“小四川”直接对着镜头说“玻璃是透明的”;《北京乐与路》中摇滚歌手直接面对观众介绍自己的成长故事等;《东邪西毒》开头欧阳峰画外音响起“很多年以后,我有个外号叫西毒”,这时出现的是欧阳峰与人厮杀的画面,叙述者与主体形象完全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