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也称作用光或照明。电影中的光,从光源上分,基本上有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自然光,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太阳光、月光等,比较生活化、自然化、真实化,但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人工光,即人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由具有一定发光特性的各种电光源提供,比如白炽灯、石英灯、聚光灯、溢光灯。其中人工光的多样性、丰富性、可变性、区域性,决定了它是影像画面创作中最重要的造型元素。一般在电影创作中,外景拍摄以自然光为主、辅以人工光,内景拍摄以人工光为主。 在摄影造型中,光线对于完成画面曝光、控制画面亮度和反差、突出被摄主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整部影片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形成风格、创造美学等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光线来说,影像的建立取决于光的性质、光的方向、光的造型等方面。不管自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就光线的性质来说,均可以分属两类: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是点状光源发出的光线,其典型光源为太阳及聚光灯等。直射光的特点是光线硬,照射在物体上明暗线条清晰,受光面亮,背光面暗,明暗对比强烈、层次分明,可以造成鲜明的投影。 散射光,是发生面大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其典型光源是天空及灯前罩磨砂玻璃的灯具。散射光的特点是光线软,受光面和背光面明暗过渡柔和,没有明显的投影或者没有投影,对物体的体积轮廓勾勒不鲜明。根据光的投射方向不同,大体可以分为: 顺光:也称正面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拍摄方向)相一致的照明。顺光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被摄体正面受到均匀照明,画面几乎没有阴影,阴影被被摄体自身所遮挡,影调比较柔和自然,能隐没被摄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并能较好地展现被摄体原有的色彩与亮度。不过顺光表达空间立体感的效果很差,也不利于表现大气透视关系,被摄体表面的造型和质感容易被淹没,效果比较平淡。 侧光:也称边缘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成水平角90度左右的照明。侧光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使得被摄体有明确的受光面、背光面和阴影部分,对于被摄体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并使得被摄体的明暗光影结构非常明显。除了侧光之外,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成水平角45度时称为前侧光或顺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成水平角135度时称为后侧光或侧逆光。 逆光:也称背面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和摄影机镜头光轴成相反方向,即来自被摄体后面的照明。在逆光照明下,被摄体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只能照亮被摄体的边缘形状形成轮廓,使得众多被摄体之间相互区别,层次比较分明。常用于拍摄全景和远景,可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影像画面层次。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和顶逆光三种形式。 顶光:是指投射方向由上而下、从高处对被摄体照明、并接近垂直照明的光线,即来自被摄体上方的照明。在顶光照明下,被摄体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可以突出被摄体顶端的细部特征,如人物头发和肩部清晰发亮、但眼窝发黑、鼻影下垂等反常、放大的效果,可以使人物缩小到无,使人物和背景区分开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也能造成恐惧、狰狞或者严肃等独特效果。顶光包括顺顶光、顶光和顶逆光三种形式。 脚光:也称低光,是指投射方向由下而上、从低处照明被摄体的光线。脚光可以调和被摄体向下的阴影,获得特殊的效果,常被用来修饰被摄体的局部特征,或者用来刻画特殊的人物形象、情绪氛围。脚光又分成前脚光和后脚光。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