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造型艺术也常常被认为就是摄影(象)构图。摄影(象)构图贯穿着影视教材创作的整个构思和再现过程。影视教材导演、摄影(象)师为表现作品的主要思想和美感,在一定的空间安排与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的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图要求有全局观念,突出主体、画面简洁、形象生动、影调与主题结合。
- 摄影构图。从广义上说,摄影(象)构图贯穿着摄影(象)创作的整个构思和再现过程。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摄影(象)画面的布局、结构而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又以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段,把客观对象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里,使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
- 运动构图。影视画面构思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被摄对象运动,二是摄影(象)机运动,有时两者同时形成综合的运动。运动会使构图不断发生变化,摄影(象)人员要根据变化的特点组织画面。在有人物和没有人物的画面里,摄影(象)机运动构图的原则是明显不同的。对于没有人物的画面,在作环境介绍时,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不论起幅或落幅都要找出主要对象(或能表现环境特色的对象)作为构图的依据。需要突出某个对象时,应以该对象作为构图结构的中心;对于有人物的画面,应以人物为画面构图的依据。摄影(象)机的运动,常伴随人物的表演作复杂的场面调度,或跟随人物运动,或作戏剧重点转移,都要根据情节内容或景物的特色抓住主要因素来变化构图。在运动构图中,始终要注意方向、速度和节奏等因素的变化。
- 静态构图。即固定机位拍摄静态对象,构图组合基本不变。静态构图多为单构图形式,但由于光、色变化使画面产生多含义、多信息时,也可形成多构图画面。在卫星电视教材中,教师讲课的画面多为静态构图。
- 动态构图。即被摄对象或摄影(象)机处于运动状态,使画面构图组合发生连续或间断变化。动态构图是影视画面所独具的构图形式。它一般为多构图形式,有时也以单构图形式出现,如摄影(象)机伴随动体在无背景变化、无景别变化的空间运动时,就是单构图形式。在动态构图处理中,要注意节奏感和上下镜头中动态造型因素的衔接。动态构图的另一含义是影视与绘画、照相比较时,泛指影视画面构图。
- 风景构图。影视教材中无人物的景色画面。因此就称“空镜头”。它遵循一般的构图原则,并选择适当的光线条件和天气状况进行拍摄,以创造影视教材内容所需画面的效果。常用以描述环境、表现时间流逝、季节变化、人物情绪、创造特定气氛和暗示、隐喻等,对剧情内容起烘托作用。
- 多构图。画面结构连续或间断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是影视区别于绘画、照相等静态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摄影(象)机和被摄对象的运动,影视画面的构图结构可以不断发生变化而产生多构图形式。影视场面调度复杂多变,光线明暗、焦点虚实、前后景变化,均能够形成多构图画面。这样的构图在现代电影电视中的比重日渐增多。它不需要外部组接,在一个镜头里以内部蒙太奇造型形式可以交待多种含义,传递多种信息,因而多构图加强了摄影艺术的表现力。
- 单构图。一个镜头内只表现一种构图组合形式。单构图在无声电影时期运用较多。随着电影特别是电视艺术的发展,影视场面调度日趋复杂,运动摄影得到广泛运用,单构图在一部影视中所占比例日趋减少。
- 匹配构图。利用视觉规律造成视觉连贯性和保持画面上兴趣点位置的构图。学生在观看影视教材时,总是从银(屏)幕上寻找兴趣点,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一点上。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点一般是光学镜头对准焦点的对象、动的对象、线条汇集的对象、暗调画面中亮的对象或亮调画面中暗的对象、彩色对比中突出的对象等。摄影(象)人员在处理一系列的镜头构图时,要考虑学生视觉注意活动的规律,注意对兴趣点的处理。为求得视觉连贯性,相连续的画面上兴趣点的位置不宜跳动太大。
- 镜头构图。即指影视导演与摄影(象)人员为表现影视教材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在镜头画面上安排、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构图要求有全面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