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作进行中也必须有一个过程,正如前面举的例子:你按约定好的时间到同学家去找他有事,首先进到他屋一看人不在,往里屋找人也不在,心里觉得奇怪他怎么不守约,去哪儿了?产生思维活动。突然你一低头(非常有机)发现地上有一滩血,旁边还有一把刀,你马上意识到肯定出事了,于是产生行动,打电话报告或赶快跑出去……把这个表演练习做好,那么你必须身临其境做到真听、真看,意识一判断一行动,这是动作的链条,要想做得真实可信必须按照这个行动规律来做,否则就不真实、不到家。 动作在表演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表演的艺术说成是动作的艺术,它传达出灵魂,通过动作来看演员的内心世界,而任何动作都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进行,规定情境变了,动作也随之改变。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演员的艺术是舞台行动的艺术,在戏剧里,只有通过行动去表演才有力量,令人信服,行动是舞台表现力的主要手段。通过积极的、有目的的、有机的行动,可以体现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揭示作品的思想构思,演员的技术和创作方法都应当完全从属于这个任务。” 演员在舞台上应当和在生活中一样,做到真看、真听、思索、感觉、行动,而不是装出思考、感觉、行动的样子,演员应当学会在艺术虚构的条件下对舞台生活中他周围的对象正确地认识、判断做出决定和产生影响。在舞台上要去再创造生活的有机过程,或多或少成功地摹拟这个过程,这种外部的逼真还不能十分深刻,而还应当在心理上可信地表现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不可能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交流实际上是一个授受的过程,就像打排球一样,我打过去,他接到球后再打过来。从表演角度来讲,是人与人之间感情、思想相互交换时的心理过程。在生活中交流是很自然的进行着,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都是有思想有目的的,有时不用语言,用动作、用眼睛来传递思想,细微到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心里在想事,对人不满意,你的痛苦、哀愁、喜乐通过眼睛都可以表现出来,眼神可以和人产生交流,所以一个演员要非常重视你自已眼神的运用,电影中眼睛的特写镜头是很厉害的,通过眼神的运用能说明很多问题。 电影演员是影片中人物形象的直接体现者,通过表演将人的艺术形象从文字(剧作)转化到银幕上,把文字的描写转化为活生生的直观形象。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演员不仅仅要再现,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补充剧作形象,不仅仅扮演角色,而且创造形象。演员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生动表现出隐藏在剧作字里行间和文字背后深邃的作者意图,并对剧作的人物形象作出有个性的补充和体现。这种再创造需要演员深入和熟悉各种生活,以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运用正确的表演创作方法和娴熟的演技。优秀的表演艺术要求演员与角色统一,生活与艺术统一,体验(内部)与体现(外部)统一。为了生动、鲜明、深刻地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和丰富的艺术修养,具备深刻的理解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现力。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