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室内、外自然光或人工照明环境中放映电影。白昼放映主要须设法使银幕受到外来干扰光的亮度,不超过银幕原有放映亮度的10%左右,以免抵消映在幕上的影像。主要的措施是:在银幕四周和幕到放映镜头间,加遮光设备,把照向幕面干扰光的强度,尽可能降低;设法提高放映机有效光通量或缩小放映画面面积,把幕面原有亮度增大。如能满足这些要求,则可映出清晰的电影。通常有3种方法:
- 反射放映。多用在露天影院,放映机正常设置在观众座位区后端,舞台深处装有漫反射或方向性反射的银幕。幕前遮檐呈方斗形,伸出长度至少是放映画面高度的2倍。舞台周围的建筑表面,均涂成无光泽的黑色;座位区周围均涂以反射系数小于或等于0.15的深暗色油漆。座位区后端正对幕面一方,专设有高大暗色的屏障遮板。尽可能用高光通量的放映机和反射系数或亮度系数大的银幕。
- 透射放映。放映机和观众分处在幕面前后两边,用磨砂玻璃(糙面对向观众)等半透明的银幕映出画面。为了缩短放映距离,需采用短焦距镜头,一般35毫米放映机可用 F40~50毫米镜头,16毫米放映机用F15~25毫米镜头。由于从幕后放映,在正面看到的画面是左右反向的,必须经过一次或奇数次平面镜反射,才可射向银幕。一般展览和宣传用的白昼放映,大都将放映机、反光镜和透射幕一面的光路全封遮在一箱柜内,放映距离经过奇数次平面镜反射而缩短后,放映到银幕上。其中影片大都头尾接连,可在柜外操作,并可循环放映。
- 诺维茨基法。放映机对着银幕放映。除镜面前以檐作为观看口外,均设有遮去外来光的封蔽装置。放映时须和透射放映一样,放映机的光束须经过棱镜或奇数次平面镜反射,才能从大平面镜里看到正常的画面。
造成正面放映的阴影效应及光晕效应的原因是:(1)镜头的物理直径;(2)摄影机与放映机没有对准。第一种问题可以减轻,但不能很除。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产生了累积效果,由于一种误差的存在而减少了另一种误差的容许值。由于摄影师常要求前景物体尽可能靠近摄影机,因此必须很精确地把设备对准。正如最短物距的情况一样,镜头角度越广,银幕距离越远,则放映机与摄影机对准的允差越大。
下面就具体讲讲对准的办法:
- 把摄影机、放映机和银幕架在工作位置上。
- 把玻珠材料制成的标板放在架子上,按f16的最短物距把它们放在前景的中心线上及左右两极端。
- 开动放映机并转动标板,直至通过摄影机看到标板与背景有同的反射为止。
- 调整放映机与摄影机的对准位置,直到任何标板都不投出阴影为止。
- 如果摄影机架在节点云台上,则水平和俯仰旋转云台至镜头所需的角度,能确保无阴影出现。
- 如果摄影机使用变焦距镜头,则调到要使用的最长焦距,然后变到最广角度再次检验。可能会发现,如不在云台上面、后滑动摄影机来保持前入瞳的位置恒定不变,变焦的允许范围将是很有限的。
- 将放映机和摄影机调到工作孔径。放映机镜头的出瞳要不大于摄影机镜头的出瞳。
- 检查前景和背景间的彩色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