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动作在表演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形体动作的小小真实,可以带来思想情感和体验的大真实。而形体动作的小小不真实,也招致情感、思想与想像的大走样。形体动作比心理动作容易抓住,它比不可捉摸的内心感情要容易接近和确定,是具体的外部形态,看得见抓得住,便于固定,具有物质的稳定性。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动作是情感的捕获网”,形体动作是内心动作的甚至是情感的最好的刺激物和“诱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形体动作方法,就是通过形体动作的逻辑,去创作角色的有机的生活,在按照规定的角色总谱动作时,反射式地激起内心的体验。 言语动作是演员实现剧作者思想的主要方法,是演员表现力中可能性最丰富的因素和影响对手的最完善的手段,是动作的最高形式。它与心理形体动作密不可分,表演理论中并称为“言语形体动作方法”。 心理动作亦称内部动作、内心动作。指以改变人(包括对手和角色自身)的意识为目的的一种看不见的内在动作。在表演艺术中,如同生活中一样,内在的心理动作具有重大意义。任何外部动作、言语动作,都是以心理动作为前提,都是有内心根据的。演员在创作中要依据剧本提供的人物,组织有机的心理动作线,以保证外部动作的有机、连贯、富于魅力;而外在的动作又能唤起相应的内在心理和情感。 动作线是指角色在剧本规定情境里合乎人物生活逻辑发展的心理形体动作线,是由为完成角色在事件中确定的任务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连贯而成。它是剧作家预先规定的,有时虽然没有直接写在人物的表面语言与动作中,但必须体现在演员表演的人物行动中。 演员选择和寻找角色的动作,应从探索角色的动作线开始。要使动作线准确,必须在剧本规定情境里,同时建立一条连续不断的角色思想线索。把每段、每场戏的人物动作线理清后,角色贯穿在全剧的动作线就清晰了。 贯穿动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术语。演员(角色)心理生活动力奔向演出最高任务的积极的、内在的意向,是对最高任务的执行。它把演员表演中的一切零散的元素串连起来,奔向最高任务。能使演员利用有魔力的假使,活动于规定情境之中,吸引天性本身及其下意识去从事创作,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它与最高任务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没有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就没有体系。 每一个剧本中,通常在贯穿动作向前发展的同时,有一种和贯穿动作相对抗的,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反贯穿动作。贯穿动作与反贯穿动作的对抗,形成了一系列与此相适应的任务和解决这些任务的方法,激起活动和动作。演员把握住贯穿动作和反贯穿动作,才能奔向最高任务,揭示出剧本的主题思想,给观众以艺术感染。演员选择和寻找角色的动作应从探索角色的动作线开始。钥匙动作线准确,必须在剧本规定的情景里同时建立一条连续不断的角色思想线索。当把每段、每场戏的任务动作线理清后,角色贯穿在全剧的动作线也就清晰明确了。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