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是招徕观众的重要手段,由大明星主演的电影的发展导致了“首轮影院”的政策,也即由明星主演的第一流电影儿以高票价先在"第一流的电影院"放映。根据好莱坞生意经的经验,谁控制了首轮影院,谁就控制了发行权,谁也就控制了电影企业。制片厂制度、合同制、明星制、以及首轮影院政策是旧好莱坞时期的四大重要措施。从票房价值来看,明星较人物更重要,也就是说,观众认可的是明星,而不是人物。这种关系至关重要,它决定一部电影儿票房上的成败。所以在剧本阶段就必须给以重视。于是艰菜坞的编剧往往是以某个明星为他心目中的主人公来写剧本的,这样,从制作的一开始,明星与人物就不露痕迹地统一在一起了,也就是说,盖博就能“自己演自己”了。在好莱坞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也即在一部电影儿开拍时更换了明星,于是编剧就要求修改一下人物的特征,以便适应那新换上来的明星。
再强调一遍,明星是从票房价值来考虑的,而不是从艺术来考虑的。千万别犯傻。只有具有票房价值的表演者才能成为明星,丝毫没有票房价值的表演者被封为明星是毫无价值的。对于明星来说,观众就是上帝,聪明的明星随时随地都在宣传自己,总是在讨好观众,他们不敢随便得罪观众,失去观众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明星地位。我在好莱坞勃班克电影制片厂参观时,遇见一个警察,其实他是当时最走红的一部警察连续剧中的主角,因为他已经换上警察服装,我误认为他真是一名警察,就走上去问他,厕所在那里,他亲自带我去厕所,并为我开门。后来我在拍摄现场又遇见了他,当一切都搞明白了之后,大家哈哈一笑,我对他说,“我真的把你当成警察了。”他说了一声“谢谢。”真是聪明的大明星,事隔十几年了,你看,我还在这里为他当义务宣传员呢。
电影杂志捧明星,最多也不过是多销几份杂志,为什么就不会利用明星来创造票房价值?我们非但不会利用宣传手段来塑造中国的明星形象,反倒是莫明其妙地替好莱坞(包括已经死掉的)做宣传。即使有票房价值的明星也不会得到额外的报酬,理由有种种,姑且不去管它,但是其结果是,为不让明星们得到那份额外的一块钱而宁肯牺性掉票房的几千几万的额外收入。
第九个问题:性和暴力的问题。如果要找出好莱坞所有类型片中共有的因素的话,那就是性和暴力的表现。并且是越演越烈,永无止境的。以牟利为最终目的的娱乐片,势必要满足观众在快感与欲念上的种种要求。对性和暴力的解释是随着不同的社会道德观众、不同时代而易的,本世纪之初,电影对性和暴力的表现就曾引起过当时社会团体、教育界、宗教界和政界的强烈反对,在美国电影史就曾经出现过三次反对电影表现性和暴力的道德运动。如果现在再来看一下当时人们所反对的那些被认为是淫秽或强暴的镜头;大概会认为是小题大做。
本世纪初,对于美国的第一个性感明星梅•威斯特。用现在眼光来看,那简直毫无票房价值可言,她的服装把身体盖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点颈项和手腕。但是当公共游泳池的妇女泳装已普遍成为BIKINI(两点式)的时代,银幕上的裸露程度也就随之而变了。
暴力也是一样。人们喜欢看战争片,因为它表现的是暴力。反战最彻底的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在他的影片中,那怕是战争题材的《大幻灭》里,从不直接表现战争场面。因为他明白,任何战争场面,正义的或非正义的,只要出现在银幕上的画框里,它就具有一种魅力,一种观赏性,因此也就美化了战争。精神分析家喜欢使用的“快感”(PLEASURE)这个概念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观赏性”。既然有些假道学家不喜欢“快感”这个词儿,那我们就改用观赏性。观众水平决定着观赏的性质。电影是光波声波的运动,而运动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性”和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