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电影摄影:摄影机摇摄速度

2012-4-12 05: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0|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电影摄影是一门艺术,因此很少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而且无论什么法则都会被打破。但在打破这些法则之前,首先了解一下这些法则的内容是什么会是有帮助的。

  摇摄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因此它可以突破电视画面框架的局限,利用摄影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放大视野,包容了更多的视觉信息。摇摄多侧重于介绍环境、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地形地貌,展示更为开阔的视觉背景,它具有大景别的功能又比固定画面的远景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在表现山群、草原、沙漠、海洋等宽广深远的场面时有其独特的表现力。这种展示空间、扩大视野的摇镜头通常是用远景景别或全景景别速度均匀而平稳地摇摄完成的,其目的是通过摇的全过程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不是具体地描述某一个物体,它对画面整体形象的追求大于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由于它扩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对于较为宽广的物体,如跨江大桥、拦河大坝等横线条景物用横摇,而对于较高耸的被摄体如摩天大楼、电视发射塔等纵线条景物则用垂直摇摄,能够完整而连续地展现其全貌,正是摇镜头的运动的扩张把被摄体的全貌、形状表现出来,形成壮观雄伟的气势。而对于有些被摄体如长幅会标、旗杆等,可根据物体特征而运用较小的景别,让物体充满画面,将无意义的部分排除在画面之外,达到用小景别出大效果的目的。

  1. 摇摄手柄适用的法则

    摇跟一个移动的物体,在银幕上总是令人满意的。但如用摇摄的办法从A摄到B或者既表现A又表现B除非服从电影摄影术的局限性,否则看起来会很别扭。当需要从一个静止不动的场景摇过时,也许会发生影象移动的问题。进行这样的拍摄之前,摄影师应请示是否有可能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镜头,然后一个一个地接起来,而不是从静景中摇过,如果宜用摇摄(或许是因为希望在场景的两部分中间维持一定的联系),那么在摇摄时必须或者很慢或者很快(快速摇摄),而不用中等速度。

    抓摄速度有一定的限制,若忽略这一点,最终会引起不舒服的频闪效应。由于人的双眼有一定的间隔,只宜观看位移仅7度弧的物体。超出这一数值,头脑就会被搅乱,就不能理解反而会讨厌看到的东西。起于这一现象,人们详细计算出各种}拍摄速度并列成表格。摇摄效果是否满意取决于下述因素:摇摄速度、摄影频率、镜头焦距长度、叶子板开角、叶子板旋向与摇摄(或俯仰拍摄)运动的相对关系、银幕充度及画面反差比等。一个没有粗糙黑白线条的低调景物与照得很亮的景物相比允许更快的摇摄速度。叶子板开角越大,产生不舒适的移动效应的可能性越小。摄影频率越快,摇摄速度就越要低。镜头焦距越长,摇摄的速度就越要低。

    在实践中,这样的表格太复杂,不易查找,因为实际上需要用量角器和停表测定摇摄长度。在现场,这会使整个摄制组耽搁的时间太长。

  2. 会不会发生频闪效应

    经验法则:对于静物(随便用什么规格的胶片或镜头焦距),如果叶子板大约定在180度。摄影频率是每秒24格或25格,同时光比和反差比适中,如果被摄体从取景窗的一侧移到另一侧要花5秒或5秒以上,这个摇摄速度就是保险的。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