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影视表演:把握戏剧(上)

2012-4-12 05: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喜剧是一种不大容易把握的类型。鲁迅先生讲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是用情理来打动人,演员比较容易投入,相对来说容易进入情感体验和戏剧情境。而喜剧首先要把握分寸,既不能迎合低级趣味,又不能高雅得让人看不懂。从幽默的角度来塑造人物,要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很可爱。他可笑的地方在于犯了不该犯的错误,但同时这些错误在同样的规定情境下,我们也有可能犯。所以喜剧的笑不是嘲笑,而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宽容的笑。笑里带着反思,这是喜剧的美学品格。
   
  任何时候,分寸感都是最高的技巧。所谓“太像不是戏,不像不是艺,悟得情和理,是戏又是艺”。具备了高度控制下的极度敏感,才是名副其实的表演艺术家(例如赵丹、于是之、赵本山等)。在一些关键性的“戏眼”上,民间草根阶层孕育出的赵本山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目前粗劣模仿他的人不少,可惜只是语调和外形,完全不得要领)。能把五亿左右的观众瞬间逗得前仰后合不能自控,需要怎样的爆发力?现将刊登在2003年2月21日《辽宁日报》上的余秋雨撰写的《关于赵本山的表演》一文转引如下。
   
  据说传媒间有人对赵本山是艺术家这一点还表示怀疑,这很可笑,本身就是喜剧材料。这些人我很了解,由于长久的文化自卑,把学院派学历或外国的奖项当做评定艺术等级的基本标准,而完全鄙视这片土地上过去和现在发生的文化事实,鄙视被几亿人长期喜闻乐见的壮阔审美现象。在文化学理上,他们只是停留在浅层艺术教科书的概念上,而还没有进入文化人类学、戏剧社会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范畴,更不要说对喜剧美学的了解了。

  审美直觉是启动理性判断的第一因素。如果有人问到:“有人说本山还必须到大学深造,能不能让他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几年尹我说不,他现在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们必须研究的对象。赵本山作为当代杰出的喜剧表演艺术家,是受到全中国数亿观众评判的,而且考验时间长达十几年。世界上有多少艺术家曾经接受过这么大的时空范围的评判和考验呢?
   
  在这充满欢笑的年代,你可以无视赵本山,却不能无视几亿人民对于欢笑的选择。在喜剧表演学上,赵本山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宏观的喜剧判断能力。他熟悉人类产生笑的基本机制,这一点,世界大多数戏剧美学家都承认,比引发观众流泪更加艰难。难能可贵的是,赵本山又充分熟悉中国民间社会,知道其中哪些机制特别适应广大中国观众,例如,对于智慧幽默的运用,一般中国观众快速接受的极限在哪里。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地感知每一个历史阶段广大中国观众最能感应的喜剧因素和荒诞因素是什么。这种对喜剧类既有整体把握又能具体伸发的表演艺术家,在国际间也并不太多。

  2. 准确的角色心理塑造。这往往是很多“搞笑专家”的败笔所在,却被本山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他不管演什么角色,心理图谱都是准确的、完整的、连贯的,因此也必然是叠加的、鲜明的、强烈的,而不是破损的、枝蔓的、自我消耗的。他在表演上的极大夸张,都以准确为基点,正像优秀漫画家越夸张越让人感到逼真。应该说他演过的那么多作品,就文学剧本而言有高低精粗之分,有的也不一定非常适合他,但他只要接手,一定能给自己的角色一种连贯的心理、准确的夸张。这不是一般的表演艺术家都能做到的。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