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影视表演:想象与信念

2012-4-12 06: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03|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想像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比感觉复杂、完整。从心理学上讲,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想像力就是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是人物行动的生命力和翅膀,它在原有感知的事物基础上,经过认识了解、分析加工、分解,组合成新的内心形象。想像是文艺创作和科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思维素质和能力。
   
  想像是演员内部技术中极端重要的部分,它是补充、启发演员内在创作的基础。想像具有形象性和虚构性,而艺术想像是演员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具有“天马行空”的特点。想像赋予了演员形象思维的自由性和超时空性。所以说,艺术想像对演员进行形象思维活动、组织人物行动、创作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想像存在于演员艺术创作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失去了想像就等于失去了创作。在认识人物、分析人物、把握人物基调、处理人物内外部性格特征、组织人物行动过程中,想像无处不在。演员在镜头前处理每一个动作或一件事,都必须利用想像。想像力的产生、开发和构成的推动力,来源于个人的需求、欲望和目的。想像可以激发和调动、开掘,突破演员所亲身经历、经验、体验的生活原型(事物、事件、事实、人物形象)的局限,进行补充和发展,从而创作出了更典型的、更独特的、更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由此可见,想像是艺术家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演员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艺术修养越高,知识积累越广博,形象思维越发达,则艺术想像越活跃,创造力必然旺盛。
   
  想像包括有意想像和无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指自觉、有意识、有目的性的想像,是演员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作人物形象和构思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必须具有充分的想像力,把剧本角色的遭遇当做你本身的事。这种想像过程,就是当你中途退场,场末又上场的空间里,凭借想像把省略部分联系起来。这种想像,不是剧本和导演所能告诉你的。它是创作者根据头脑中大量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通过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冲动,依据具体的创作动机和明确的目的,对记忆形象进行的提取、选择、综合、取舍,完善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把一切虚构的、假定的东西,人物关系、事件事实、规定情境等通过信念和想像,转化为一切都是“真的”、“实在”的、“逼真”的形象和事实上。
   
  比如十分钟前演年轻的小伙子,又上场时,要求瞬间(剧本里当然是过了几十年)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完全靠演员主动去想像这段时空的变化,从而确定起新的人物形象。由外形的年轻到苍老,由精神的活跃到迟钝,岁月的沧桑,青春的消失,从外形到心理都需要通过有意想像来完成。
   
  无意想像是指不自觉的、没有目的的直觉想像活动。无意想像往往来源于潜意识的冲动甚至瞬间的灵感或梦中暗示。无意想像在艺术想像中构成不了本体,但却影响着、伴随着、激发着艺术想像的全过程,不可依赖也不可忽视。悟性好,无意想像也是宝。想像不等于幻想,而是生活经验的联想。想像一定要以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积极为基础,以对生活的具体、深刻的感受为依据。那种缺乏生活依据,违背生活逻辑的貌似丰富想入非非的“想像”,是没有创作价值的。台上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定的,不论是人物、人物关系、所发生的事情、所处的情境等等,无一不是虚构出来的。演员就在这假定的一切中“真实地”生活着。演员创造艺术形象的“金手指”,是从“假如”开始。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