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韵母共39个,其中单元音韵母10个、复合元音韵母(简称复韵母)13个、复合鼻尾音韵母(简称鼻韵母)16个。
- 单元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条件有三个:
- 舌位的前后舌位即发音时舌面隆起的最高点;
- 舌位的高低和口腔的开合。舌位高,口腔的开度自然就小些,舌位低,
口腔的开度就相对大一些;
- 唇形的圆展。
- 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二个或三个单元音复合组成的韵母,它们的发音特点是:
-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基本不变,复韵母发音过程中舌位的前后高低、口腔的开度和唇形都有连续的移动变化,这个移动变化的过程叫“动程”;
- 复合韵母并不是元音因素的简单相加,其中开口度相对较大的元音要清晰响亮些,占的时间也长些,因此二合元音中开头响亮清晰的叫“前响复韵母”、收尾响亮清晰的叫“后响复韵母”,三合元音是中间的元音最响亮,因此叫“中响复韵母”。
前响复韵母ai ei ao ou 发音时,舌位都是由低向高移动,口腔开度渐小,开头的元音响亮清晰,结尾的元音相对轻短,尤其韵尾是i的,舌位朝i的方向升高,还未完全到达i的位置声音就收住,不能把韵尾i发得过重或过长。
oi 爱戴 白菜 买卖 开采 灾害 拆台 彩排 采访 拍卖 晒台
ei 肥美 配备 内容 北美 贝类 飞扬 黑煤 魅力 蓓蕾 培训
ao 保持 报道 号召 牢靠 骚扰 高烧 草帽 招考 糟糕 祷告
ou 筹谋 丑陋 兜售 佝偻 漏斗 收购 偷漏 叩头 收受 豆蔻
- 鼻韵母
鼻韵母是元音后面附带一个鼻辅音n或ng作尾音的复合韵母。普通话中的鼻韵母分为两类: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它们之间有一对一的对比关系,共8对,16个鼻韵母。
前鼻音韵母an en in ian uan uen uan 它们共同的发音特点表现在鼻韵尾上,发音收尾时要从它前一个元音的舌位向前移动到硬腭前部与上齿龈交界处,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一有鼻音出现便结束发音。由于前鼻音韵母收尾时舌尖迅速贴到这个近似“舌尖中鼻音声母n”的位置,于是前鼻音韵母有个别称叫“舌尖鼻韵母”,它形象地突出了发音要点。判断前鼻音韵母是否发得正确,从听觉上认定的同时,还要检验声音收住时自己的舌尖是否贴在了硬腭前端与上齿龈的交界处,如果舌尖没有移动到位,这个音一定是模糊的,一定不是地道的前鼻音。
韵母难点提示 前后鼻音韵母是广大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而前后鼻音不分又会在传播和交流中产生许多歧义、误会和障碍,如“乘船”就变成了“沉船”,“长征”变成“长针”,“刮风”变成“瓜分”,真是“猴吃麻花—满拧”,因此,必须下决心分辨清楚,并能准确熟练地运用。
有些人在学习中矫枉过正,原来的方言中没有后鼻音韵母,为了发出这个后鼻音,舌根特别紧张,抬起的部位过于靠后,且鼻音发出时间也过长,因此显得“拙”,显得“侉”不好听。有些人发前鼻音总不到位,含含糊糊,介乎于前后鼻音之间,或者说更像后鼻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清它们的发音区别,发前鼻音韵母时,应把舌体动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前部和口腔前部,而发后鼻音韵母时,要把舌体动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后部和口腔后部;其次,练习中可延长鼻韵尾,同时体会舌体的动作部位和方向是否对头,以正确的动作带出正确的发音;再次,以易带难,一般经过练习都能正确发出an en,但往往最后还剩下一个难点——in,究其原因是因为in的舌位动程小因面难以把握。正确的发音要领是:舌位由舌前部与硬腭前端相对的i的位置,向前、向下贴到舌尖中阻n的上齿龈处,关键是指挥自己的舌头“向前、向下”及贴住“舌尖上齿龈”这个动程的方向和最后的落点。所谓“以易带难”,就是先正确发an或en,延长鼻尾韵,仔细体会舌位最后的落点,并记住这个动作,然后再以同样的意识发in,让舌尖归到同样的位置上,这样就能带出正确的in来。
前后鼻音韵母单发正确之后,再练习对比发音,进一步区分它们的不同动作部位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