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做法是牢牢记住离奇的情境并不一定导致离奇的结尾。在影片《双重阴谋》里,一个涉嫌谋杀丈夫的女人发现丈夫还活着。在法律的机制下,她不能以同样的罪名被再次判刑,因此一旦出狱,她就可以实施真正的杀夫计划,并逃离法律的制裁。这是一个颇具诱惑的设置,但是我从不认为扮演女主人公的阿什莉?贾德,在影片中能够完成一桩谋杀案(贾德女士是一位优秀演员,但是她既不是贝蒂·戴维斯,也不是琼?克劳德福),而影片结尾也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将计就计》中安排了两个角色,一个是保险业女调查员,一个是强盗头目。他们都互相隐瞒欺骗(在此不具体提及),但是观众已经预知他们之间的阴谋诡计,因此结局早已明了于心。这时观众的快乐来源于不屈不挠的决赛双方相互挑衅、追逐、示爱和捉弄的场景。 有时候,当剧作家试图设置一个离奇的结局时,他往往故意拖延高潮和问题解决的时刻。当观众知道了结果,他们会发现这样的拖延仅仅就像商业电视剧,仅供茶余饭后消遣,像在说:“嘿等等,还没完呢!接着看下去,我会给你一个新转折!”其实这样的牵强设置,会毁坏一部好电影。《将计就计》的结尾就让我感觉自己像上钩的鱼。我确实为其画面所折服,但是更喜欢一个明晰而确切的结局。 当然,最好的结局是那个行之有效的结局。这就意味着,首先让观众看到诚实的、合适的结果,以满足他们的心理认知。 《美丽人生》将欢笑与辛酸巧妙并置,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结局。有人批评其画面缺乏真实性,坚持认为它是大团圆式的结尾,没错,确实是这样。但结局就在观众眼里,对我奏效并不意味着对你也奏效,因为这已经属于艺术品位的问题了。品味,有时确实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化,但是也有负面影响。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佣人告诉他未来的雇主“我不打扫窗户”时这对于那些的确想要清洁窗户的雇主们,提出了一个真正的挑战。 同样,一句“这不合我的胃口”,也能成为剧作专业的学生们坚定不移的借口,以此来拒绝学习戏剧的基本原理。当然,这些学生们仍旧以以往的方式来做事情(抱怨着没有人读他的作品,而不去探寻其中原因)。你自以为达到了几近完美的程度,就像成就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一样。可是有的人读过之后,(客气地)认为它并不奏效。无论何时都存在一个矛盾: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喜欢。那就寻求一种共同认知吧,如果六个人读了你的剧本,其中五个人喜欢这样的结尾,那么这一定很安全。如果五个人都指出,你的结局无力而做作,你就要考虑从头再来。 有的人认为成为艺术家,不过是寻找某种社会所能接受的借口去标新立异,做一些自认为合适的事,不用考虑与除他以外的其他任何人发生呼应。或许小说家或诗人可以这样做,但是,我无数次地强调,戏剧是协作的艺术。因此首要的一点在于,你的目标是触动观众。你必须通过阐释者——演员和导演来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共同将你的作品公之于众,因此你总是要从他们那里得到回馈和投入。如果忽视你的观众和阐释者,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