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周传基讲电影:电影的时间(三)

2012-4-12 08: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8|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最小时间单位与观众欣赏的 三种时间形式在讨论电影的时间时,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前提。

  首先,电影电视拥有一个可测定的最小时间单位:1/24或1/25秒。这也就意味着,电影电视的时间是有时值的。但是许多中国电影理论家不知道什么叫时值。正如几乎全体中国电影理论家都认为电影语言是视觉为主,声音为辅,没有异议,但是对爱森斯坦提出来的对位也没有意见。这岂不是大外行。对位属于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不是多声部的主调音乐,既然有主次之分,就没有对位。

  文学没有时值,戏剧演出的时值不精确,绘画没有时值,在传统艺术形式中只有音乐有时值。但是,综合艺术论只提电影具有音乐性,但是从来不讨论或研究音乐性,因为综合艺术论者给自己出了个难题,综合!他们又没有办法真正的综合,所以干脆,谁懂什么电影就是什么,理论家里没有人懂音乐,也就没有人研究音乐性。当我提出电影有时值,这等于宣布了“文学性”的死刑!文学的时空结构没有时值,一部小说,你三年读完都没有问题。可是电影的时空结构有时值。120分钟的一部影片如果分二十次在两天内放完,你看有没有人看。

  因为电影是有时值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个电影作品是不能中断的视听流程。这个流程又是在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所以观众看着“眼前”发生的一个过程就感觉他是在观察一个过程,虽然介入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是一种观察过程的感觉。把观众变成某一个人物的主观视点是不可能的。蒙哥马利在四十年代拍的《湖上艳尸》采用的完全是这样的手法,事实证明是失败的。我还看过一部德国的纪录片,也采用人物的主观视点,除了最初有一种新奇感外,越往下看,越感虚假。在那些恐怖片中有些段落采用这样的手法时,观众虽然十分紧张,但也不过是感觉自己在陪伴着某个人物在经历这一事件。由此,观众最不喜欢的是你替他做出判断。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从观众的接受角度来看,这两种媒介都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

  1. 放映时间

  2. 事件发生的时间

  3. 观众观赏的心理时间

  这三类时间均建立在人的不稳定的时间感的基础上。放映时间指的是一部完成作品在放映时所需时间,对于一部电影电视作品来说,这时间是固定不变的:90分钟或两个小时。它表明电影电视的特点:一个严谨的节奏综合体。它象音乐作品一样,它们的演奏或放映是不能中断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却可以从一刹那间直到无限。美国故事片《猫头鹰桥》中有一大段戏表现两列宪兵押着一名死刑犯走上桥头去执行死刑。在桥当中,他们给犯人套上了绳索,然后一下子上他推下桥去,但是绳索断了,犯人落下河,他在水里逃生,宪兵在岸上追,犯人泅到一个险滩时,摆脱了宪兵的追逐。他设法爬上岸,穿过树林和山岗,终于回到自己的家门口,妻子从屋里跑出来迎他,他们在花园中拥抱。这时一名宪兵把犯人一推,犯人从桥上落下,悬在半空吊死了。观众这时才明白,原来那一大段戏是犯人临死前闪电般的幻想。英国故事片《相见恨晚》则以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33分钟。在影片的开始,妻子打开起居室里的收音机,收音机里传出这首乐曲。妻子坐回到沙发上,开始陷入沉思,回想她在最近两个月里的一次邂逅。在影片将近结束时,她丈夫的声音使她回到现实,她丈夫跟她说,乐曲演奏完了,叫她把收音机关掉。美国电影导演库布里克的影片《2001年--遨游太空记》则表现了从原始人到2001年的一段漫长的人类历史。而其中从类人猿到太空在视觉上的转换只是借助于类人猿手中的一根骨头,他把那根骨头往天空一扔,那根在空中的特写镜头接上了一艘太空船的近景镜头,它们在形状上是相似的。因此在这两个镜头的落幅和起幅的交接中,仅仅1/12秒,时间就跨越了数万年。

  观赏的心理时间就是放映时间和故事或事件发生的时间综合起来在观众心理上所造成的一种独特的时间感。这也正是前面所提到的那种现象,一个较长的镜头可以使观众感到较短,反之亦然。一部影片的节奏感正是产生在这个由放映时间和事件时间所形成的观赏心理时间的系统之中。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