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创作中的虚拟演播室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它可以通过背景画面的变化,或者背景保持不变而主体不断改变来表现我们所需要的内容。它的作用大致有四个方面:
- 能表现人物和事件所处的时空环境。
用花朵、柳絮、枫叶、冰雪等季节特征来表现主体所处的时间环境;用有鲜明特点的建筑、景物、地域特征来表明主体存在的空间环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频道播出的系列电视纪录片《企鹅的命运》中记录了一群企鹅为躲避海狮、海豹的袭击,不时在冰雪中迁徙的艰苦过程,背景就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冰原,其中一系列画面就很好地表现了企鹅生存环境的艰难。
- 能表现主体所处的空间之大小。
背景紧靠被摄主体,显得空间小;背景远离主体,显得空间大。在电视画面创作中我们常常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表现被摄主体所处的空间之大小。比如,利用长焦距镜头,把城市街道上的车辆拍得很拥挤,背景上的建筑物离车辆很近(压缩效应),显得城市格外繁华。也可利用短焦距镜头使背景的成像缩小,显得离被摄主体更深远(扩散效应),夸大主体所处的空间。
- 能烘托主体,使它的形状及轮廓显著。
我们在观看电视画面的时候,总是希望画面中主要的被摄主体形状鲜明突出,而不喜欢它被淹没在纷杂的背景之中。那么,在拍摄时就要注意把被摄主体与背景区分开来。
- 能造成各种画面气氛、情调,帮助解释内容。
某些背景,或具有一种特定的含义,或富有一定的造型特征,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画面的构成因素包含在画幅之中,不仅有利于照片的构图,也能对烘托照片的主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 为主体营造最佳生存空间
在电视画面结构中,背景与前景是主体生存的环境,两者对于突出与表现主体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处理好它们与主体的构成关系,将会有效地提升画面质量。相对而言,驾驭处理背景碰到的难题几率要多得多,前文在阐述“前景的作用”时己经一并涉及如何处理安排的基本方法。后景的作用表现为:可以丰富画面形象,揭示内容,交代画面内容的背景性材料,可以使画面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强空间深度感。画面中的后景与背景相比,后景更贴近于主体和陪体,以俯角拍摄的效果最佳。在拍摄过程中,因场面调度与摄影机位的多向变化,后景有时相应转换地位而成为主体或是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