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具有诗意的电影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影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影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是现实主义的;而具有诗意的电影中出现的思想感情,虽也必须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但它富于想象,具有人物个性的独特之处,是作者抓取了人物情感中升华了的、最具光采的那一部分,因此,它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影片也藉此构成了诗一般的意境。在这一点上,具有诗意的电影和诗也是相通的。而且,为了造成这种诗的意境,电影也往往要采用诗中寓意的手法,即将那种升华了的感情,通过寓意的手法得到表现。这种寓意的乎法,以单纯代表繁复,以微小代表巨大。换言之,它要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出无限的意境来,使影片摆脱了“写实”,走向“写意”,并产生了含蓄、淡雅、发人深省、情意深长的艺术效果。 影片中的寓意手法,虽常要采用诗中情景交融等手段,但因它们各自使用的工具不同,使电影和诗便具有各自的特色。诗是通过有韵律的语词,写给人看,引起联想;电影则要运用造型的画面和画外音等艺术手段,诉诸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出影片独具的深邃而优美的意境来。 再次,电影也从诗中学习了诗一般的结构美。诗依据语言的节奏来结构,侧重音群,这是电影无法接受的。但是,诗在感情和想象的转移和变化方面,由这一事物飞翔到那一事物,常常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深度和跃进性;它使诗人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拘泥,形成了诗一般的结构美,这一点是电影可以吸取的。吸取诗的结构方法,使得诗的电影从开头到结尾,既有情节发展的清楚的内在逻辑联系,而形象的开展却又比较迅速;往往只用几个镜头就表达了无限深厚的感情,摒弃了单纯的交代,省略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一些浮面的、形式上的联系。 必须说明,具有诗意的电影在结构上的这种跃进性,必须是以尊重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做基础的。如果把跃进性理解为可以脱离生活,任意使用,甚至去编造生活,于是,弄得故事像海外奇闻,人物像乎中傀儡,唤之即来,挥之即去,跃进性固然具备了,真实性却也丧失了。说明这一点并非是无的放矢,在我们拍摄的个别影片中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作者并以追求“诗的格局”为理由,替自己辩护。至于西方(包括苏联)的一些运用“电影诗”手法拍的影片,强调意想的随意性,不尊重人物性格的逻辑,弄得晦涩难懂,更是不足取的。 具有诗意的电影还往往要采用诗的重叠、对比等手法。重叠的手法,在诗中是一种回环的形式,它重复地说,目的却并非为了说得少,而是为了要说得强烈些,或是为了使形象更为饱满,更是为了使意境更加深远。诗的电影借用这种重叠的手法,是为了根据情节或人物情绪发展的状态,用它创造成一种感动人的调子。因此重叠手法的出现,总是在合理、巧妙的布局中,造成动静结合、互相依托、前后呼应的局面。 这种对比手法,在电影中还可以运用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加以渲染,产生出较强的艺术魅力。人们既要求影片反映现实,又要求用诗一般的激情去叩击人们的心扉,这就使得具有诗意的电影具有非常美好的前途。况且,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蕴藏着浓郁的诗情,这又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今天已经可以从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中越来越多地看到包含着“诗情”的作品。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