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电影编剧: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2012-4-12 09: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4|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叙述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是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才能得到体现的。所以,人物在叙事艺术作品中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叙事艺术作品的核心。因此,高尔基把“文学”称做“人学”。叙事艺术家把研究人作为自己的职业,把写作的焦点放在塑造人物身上。当然,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指的是“社会的人”,艺术家正是通过对人的研究和描画,去研究和反映社会的。

  为什么人会成为叙事艺术的中心呢?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各种矛盾和斗争。都是从人和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就要写人;叙事艺术是以人的活动为内容的。

   哪一部故事影片能离开写人呢?(沙鸥)如果离开了沙鸥的经历和遭遇,就不成其为(沙鸥)了。《克莱默夫妇)离开了特德、乔安娜和儿子比利这些人物,存在于美国社会中离婚率高因而给家庭带来的严重不幸,以及父子从格格不入到须臾不能离开这些内容也无从体现。

  但是,这个道理,并非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的。特别是初学写作的人,他们往往更看重故事,他们认为只要把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作品就能取得成功。这种看法对不对呢?如果是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我们不能去责备他,但如果是作家,我们就要责备他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

  第一,从观众的感受来说,为什么有些影视剧看起来很热闹,过后不能耐人寻味,不能留下一个探刻的印象?相反,有些成功的作品,恰恰由于塑造出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来,而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因此,人们称颂好的艺术作品,也总是以人物的鲜明、生动为其主要特征的。

  再从创作过程来说,其中心问题就是要塑造好人物。这是因为。人物是影片主题的体现者,矛盾冲突要靠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安排,场面的处理,细节的选择和运用,也都要以人物为依据。所以,影视创作必须抓住写人这个中心;抓住了人物,也就抓住了影视剧创作的关键。

  以日本影片《远山的呼唤》为例。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反映通过人们之间的友爱和帮助才能渡过种种困难。那么,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离开了对民子和耕作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以及对他们思想感情细致变化——从戒备到相爱——的描写,那么上述这个主题就会无从体现,而且,正是由于创作者将这两个人物写得十分逼真和丰满,因此主题也就体现得越加充分。

  再说这部影片的矛盾冲突,从开始民子对耕作戒备,到她们相爱,但又不能相爱,都是沿着这两个人物的性格轨迹展开的。你看,最初民子对这个突如其来闯进她生活中的流浪汉当然要戒备,因为她和她的孩子是孤儿寡母;尔后,她不戒备了,也是因为她感到了耕作是一个朴实、稳重、能帮她劳动,可以依靠的男子汉;再后,她爱上他,不仅因为她需要一个男人来帮助她,而且经过她细心的观察,他对她的儿子武志也很好,就像亲生父亲一样,而在民子看来,不爱武志的人是不能做她的丈夫的。可见,在剧情中的矛盾冲突的变化和发腻都是要以人物的性格为依据的,要靠人物来展开的。而且,只有依据人物性格开展的矛盾冲突,才是可信的,具有感染力的。安排情节同样也是这样,必须要按照性格发展的逻辑,有先有后,有起伏,有跌宕地安排下去。

  创造人物性格,其关键又必须要掌握好性格逻辑。人的性格犹如车轨,有它发展之必然,因此也有人将性格逻辑称为“性格轨迹”。作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或者说,要按照人物的轨迹向前走,必须是他可能说的和可能做的。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