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期,美国叙事形式的电影剧本达到了其经典形式之后,一直是好莱坞的主要支柱。这就是说,尽管好莱坞某些方面遭受到失败,但电影剧本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有力的论据就是,好莱坞最近所以衰落,就正是由于它偏离了这种形式。 在我们看来,经典的美国电影剧本乃是发现电影冲突特性的默片和深入探讨情节结构与人物性格发展的舞台剧这样两种遗产的混血儿。这类电影剧本的焦点主要是摆在冲突上(不论内部的或是外部的)。但是,归根到底,其特点又都是可以通过视觉表现出来的冲突。美国电影剧本这样着重子冲突,意味-着剧本的故事必须设计和加以改头换面,直到足以使这一“最重要的”因素能够在任何一部好莱坞电影剧本中表现出来。已故的纽约大学教授罗伯特·加斯纳发现,影片《冠军》(1949年根据林恩。拉德纳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就是进行这种改头换面的一个例子。在拉德纳的小说中,中心人物名叫米吉,是一个职业拳击家。他被描写成一个坏孩子,最后终于变成一个“典型的”美国坏蛋,一个从社会角度来说不可救药的人物。但是,在电影剧本里,米吉却被涂上了一层特制的冲突色彩;池墓本上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被周围恶劣的环境腐蚀了—这就完全歪曲了拉德纳的故事。但是,仅仅提供冲突,这还不够。在经典的美国电影剧本里,正如以上提到的,冲突还必须通过视觉表现出来。根据约翰·斯坦倍克的小说《人与鼠》所改编的电影,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 仔细研究一下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剧本,可以充分看到这样一种倾向:即把小说原著中往往只是暗示出来的冲突加以拔高和突出,从而形成往往具有内在性质的冲突。例如,主人公必须在两个互相冲突的目的、价值或女人之间进行选择。好莱坞的一些最成功的影片不仅有冲突,而且还有主题。这些影片中有一些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要归功于其中同时出现主题和情节的高潮—即这两个具有电影特性的高潮合而为一。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