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灯光照明:照明的目的和要求

2012-4-12 10: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33|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照明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周围的各种对象物以适宜的光分布,通过视觉达到正确识别人们所欲知的对象和确切了解人们所处的环境状况;另一方面则要创造满足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使人从精神上感到满意。根据照明目的的不同,分为明视照明和环境照明。

  • 明视照明

    以工作面上的需视物为照明对象的照明技术称为明视照明。例如工厂的车间、办公室、教室、商场营业厅等处的照明是以明视照明为主。

  • 环境照明

    以周围环境为照明对象,并以舒适感为主的照明称为环境照明。例如剧场休息厅、门厅、宾馆客房的照明是以环境照明为主。

  • 照明要求

    不同照明目的的实现具体表现为明视照明和环境照明对照明设计的数量及质量方面的要求。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和恰当处理下列各项照明质量的指标:照度、亮度分布、照度的均匀性、阴影、眩光、光的颜色、照度的稳定性等。

    1. 合理的照度水平

      照度是决定受照物明亮程度的间接指标,因此常将照度水平作为衡量照明质量最基本的技术指标之一。

    2. 照度与视力和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

      不同的照度给人产生不同的感受,照度太低容易造成疲劳和精神不振,照度太高往往因刺激太强,过分兴奋而受不了。视觉满意度是用来描述实际环境可接受性的一个术语,它主要由下列两方面决定:一是在实际条件下进行工作的容易程度;二是在集中精力工作后为了轻松一下而环视四周时,视环境的如意或舒适愉快的程度。影响视环境的主要因素是照度、反射比和颜色的组合、光源的亮度等。

    3. 照度与工作效率和事故率的关系

      合适的照度可以减少视疲劳,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照度在对视力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被观察物的大小和它同背景亮度的对比程度,在确定被照环境所需照度水平时,必须在考虑被观察物的大小尺寸的同时还要考虑观察物同其背景亮度的对比程度的大小。例如:白纸上的黑字比白纸上同样大小的黄字容易识别得多,因此白纸上是黄字时所需的照度就比白纸上是黑字时要高。

  • 照度的均匀性

    除了合理的照度外,为了减轻人眼对因照度的极不相同的频繁适应所造成的视觉疲劳,室内照度的分布应该具有一定的均匀度。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推荐,在一般照明情况下,工作区域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即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8,工作房间整个区域的平均照度一般不应小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相邻房间的平均照度波此间不应超过5:1的变我国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工作区域内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工作房间内交通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面照度的1/5。不应大于所选照明器的最大允许距高比。

  • 适宜的亮度分布

    在室内环境中,如果背景有亮度过大的情况时,当人的视觉从一处转向另一处时,眼睛被迫要经过一个适应过程。如果这种适应过程次数过多,就会引起视觉疲劳。因此视野内适宜的亮度分布是舒适视觉的重要条件。相近环境的亮度应尽量低于被观察物的亮度,推荐被观察物的亮度。如为相近环境的3倍时,视觉清晰度较好,在设计工作中,为了使室内环境能获得适当的亮度分布,同时又避免繁琐的计算工作,通常用照度对比和墙面、顶棚、地板等的反射比来作为设计应达到的要求。

  • 限制眩光

    眩光是指视野范围内由于亮度分布不合理或亮度过高所造成的视觉不适或视力减弱的现象。由此,眩光被分成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两种。在实际照明环境中,不舒适眩光出现的机会远多于失能眩光。不舒适眩光虽然不像失能眩光那样会使人丧失视觉功能,于以长时间在有不舒适眩光的环境中工作,人们会感到疲劳,甚至烦燥,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严重的还会引发事故,造成重度损失。因此在照明实践中应尽可能地限制不舒适眩光,而限制不舒适眩光的一系列措施,也将有效地限制失能眩光。

    为了限制不舒适眩光,可选用具有较大遮光角的照明器,选择合适的照明器安装高度和采用具有低亮度大面积发光面的照明器、也可以通过选用有上射光通量的照明器和提高房问表面的反射比,改善视野内的亮度分布,达到限制眩光的目的。此外,还应有效地限制光幕反射。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