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我国很多行业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优质产品不被人们普遍接受,反而低质低价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音响行业也存在着此类现象。比如,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灯具厂商,像珠江、雅江、彩熠等,这些厂家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稳定,也出口国外,可是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即使牌子响,质量可靠。 还有,音响产品中,国内的一线大厂:3G、音王、LAX等厂商生产的产品,也与舞台灯具产品一样,走大部分外销的路,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尽管国内的大型场馆中都有应用,但在偌大的国内音响市场中倒是小厂,不知名的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以下恐怕是主要的: 1.我们的一线厂商,他们往往只看重一些国内的重点、大型项目,不屑于顾及更多、更广的小项目、小应用。而这些,正好被大量的小厂商低价低质产品填补。 2.本来一线大厂的产品由于其产量大,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采购成本低,理应生产出低价优质的产品,但是他们往往家大业大,疏于成本控制,管理不精细,生产成本反而较高,因而其产品售价也往往较高,客观上让出了大片市场。 3.小厂商则由于原材料、设备、管理成本低,其产品相比一线厂商的定价,其利润空间更大,因而他们给经销商、工程商的价格更具有吸引力,使得他们也更乐于推广、使用那些小厂的产品。 4.正因为小厂商的产品利润空间大,他们反而可以财大气粗地进行公关。又是推广会、又是广告、又是专家推荐,因而在一般项目的招投标等方面,更占有优势。 5.由于音响产品生产的门坎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客观上也为一些厂商生产低价低质产品创造了合适的生存土壤。有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这里几乎没有空间。况且大多数人感觉效果并没有价格的差距这么大。 6.有些情况下,原装正品还不如A货卖得好,也助推了这些小厂商生产低质低价产品的勇气,他们觉得,有市场需求,就有发展空间。 凡此种种,我国音响行业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这是不符合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对行业的发展更是有害的。 长此以往,鼓励了人们投机取巧心态,不利于音响行业的转型升级,很难使我国从音响产品的生产大国变成音响行业的生产强国。 为此,业内的有识之士,相关部门应引起思考与重视。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