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查看内容

基于层次化编目和数字版权管理的中央台生产型媒资系统(上)

2013-8-22 07: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13|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来自: 未知

摘要: 2007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发”的战略任务,制定了“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的发展方略,进一步深化频率专业化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央台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央台的广播事业和数字广播、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等新媒体产业在此期间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央台已由传统的广播电台逐步演化成新闻、文化和娱乐的多媒体传播机构。

一.项目背景

2007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发”的战略任务,制定了“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的发展方略,进一步深化频率专业化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央台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央台的广播事业和数字广播、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等新媒体产业在此期间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央台已由传统的广播电台逐步演化成新闻、文化和娱乐的多媒体传播机构。

中央台70年的风雨历程中录制、购置了大量的、不同介质的珍贵音频资料,总量在41万盘以上。中央台需要对这些馆藏音频资料的使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实现音频资料的全程管理、全面共享,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内容发布和推广。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音像制品版权进行严格的界定,中央台还需要对这些馆藏音频资料进行版权管理的相关确权,避免使用未授权的音频资料所导致地版权纠纷风险。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媒体发展变革的新形势下,中央台结合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62号令)、《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2007),整合自身资源、梳理业务流程,建设中央台面向节目制作、播出的生产型媒资系统,同时也为中央台数字广播、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广播等新媒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媒体资源的共享平台。

二.中央台媒资系统的架构

1.《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广播台网三层模型

广电总局在《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2007)中提出了广播台网的三层模型,层次模型主要从网络运行的角度,描述了广播台网的结构、系统、数据和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三层模型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网构成,每个功能网由提供基础支撑的“设施”,提供应用支撑的“数据”和实现各类业务的“应用”构成,如图1所示。各功能网可通过基础层内“设施”间的链接,实现数据和应用的交互。

图1 广播台网三层模型

2.中央台媒资系统架构

中央台媒资系统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企业服务总线(ESB)+企业媒体总线(EMB)双总线方式实现系统间的松耦合连接,各系统间相互依赖度降低。媒资系统将业务功能模块化,经过组合、优化的功能模块更加灵活地满足中央台的需求;媒资系统采用BS的架构,编目/审核工作站部署快捷,工作站通过浏览器能方便访问媒资系统;媒资系统与制作系统、数字水印系统进行了异构的融合,总线服务平台提供了标准接口,其他应用系统通Webservice调用标准接口服务完成系统间的交互,确保了媒资系统的延展性。

图2 中央台媒资系统分层技术架构

(1) 中央台媒资系统分层技术架构

依据《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推荐的三层模型, 中央台按照自身业务特点,遵循“开放、安全、松耦合”的设计理念,运用J2EE技术开发媒资系统,系统具备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媒资系统分层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基础网络层:是媒资系统的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网络设施、存储设施、服务器、支撑软件、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及其他基础设施组成,为各应用系统互联提供数据传输链路、路由、访问控制和存储等功能。基础网络平台支撑着系统安全,遵循高可用性原则,关键设备双机热备、链路冗余备份。

·数据层:由系统软件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组成。系统软件平台为媒资系统提供数据库、中间件等公共系统软件环境。系统软件平台具有“高效、安全、开放、可扩展”的特点。数据交换平台提供ESB、EMB及注册在总线上的公共服务,其中,ESB实现服务注册、服务路由、协议转换、服务访问、工作流引擎、业务集成、消息队列、消息接口的适配;EMB是媒体数据的交换中心,所有模块间的媒体数据交换都通过EMB进行,并由ESB统一调度,向各模块提供统一的资源访问服务,这些交换过程是可管理、可监控的,能够对它们进行全局的任务分配和调度;数据交换平台包含着大量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支撑平台内部功能,也支撑对外应用服务,实现台内服务整合和共享。数据交换平台集成了媒体转换/传输、业务流程管理服务、监控管理服务等。

·媒体转换/传输服务:文件归档、归档回迁、文件转码、打包合成、加密校验等功能服务;

·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工作流管理、任务策略、优先级控制、任务分发等功能服务;

·监控管理服务:关键设备监控、业务流程监控。

·业务层:是媒资系统的应用实现平台。应用实现平台是众多业务流程的集合,业务流程是一系列业务的组合应用。中央台媒资系统由应用模块及其他相关应用业务按照自身业务流程优化、组合而成。媒资应用子系统主要包括资料入库、资料编目、检索下载、运行管理、系统管理、转码、主题资料库等子系统,对外信息交互的主要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制作、版权管理、媒体包管理平台、内网统一用户库等应用系统。

图3 中央台媒资系统网络拓扑

(2)中央台媒资系统网络拓扑架构

中央台媒资系统网络采用双核心交换机星型以太网架构,媒资系统主要由媒体包管理平台、媒资业务平台、媒资服务平台、ESB/EMB数据交换平台和水印管理平台五个部分组成,网络拓扑如图3所示:

·媒体包管理平台

中央台媒资系统是全台音频资料生产业务数据交换和内容服务的核心,支撑整个台内多个应用系统的使用。中央台媒资系统有别于传统音频媒资系统设计,引入媒体包的概念,将媒资的元数据编目与实体文件存储管理进行扁平化分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媒体包管理平台,使得音频媒资系统成为建构在媒体包管理平台之上的一个应用型系统,逻辑关系如图4所示。节目生产、应用系统通过ESB/EMB总线与媒体包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图4 媒资系统与媒体包管理平台逻辑关系

媒体包由元数据、本体数据、索引文件(索引文件结构如图5所示)等要素构成,是一个相对独立主题意义媒体对象的集合,支持视频媒体对象、音频媒体对象、图片媒体对象、文稿媒体对象以及未来系统扩展的现有系统未涵盖的媒体对象。媒体包结构是开放的、可扩展的,采用结构化的层次架构。媒体包管理平台构建以媒体包为管理对象面向中央台不同应用型媒资系统的存储及资源交换的管理平台,应用型媒资系统在媒体包管理平台注册后即可接受管理和服务。应用型媒资为媒体对象提供编目服务,调用ESB总线上的媒体包信息同步、媒体包导入、媒体包导出服务,通过EMB总线迁移服务实现文件的迁移,完成应用型媒资与媒体包管理平台的交互。其他应用系统通过媒体包管理平台来同步其它应用系统的媒体包信息,实现各应用系统独立的业务流程。

图5 索引文件结构

媒体包是中央台媒资系统应用系统的底层统一存储结构,定制了标准化的接口规范,实现了各应用系统的注册接入,为适配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灵活的接入机制,极大提升系统的扩展能力。

·媒资业务平台提供媒资的采、编、管、存等相关功能模块,由音频灌录工作站、音频抓轨工作站、文件导入工作站、任务分发工作站、资料编目工作站、数字内容审核工作站、系统管理工作站、下载工作站、用户管理工作站等组成。

·媒资服务平台提供与媒资系统相关的业务服务,由应用服务器、迁移/转码服务器、WEB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

·ESB/EMB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媒资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的标准接口服务,由ESB管理服务器和EMB迁移转码服务器组成。

·数字水印系统作为媒资系统工作流中的一个环节,完成对音频资料的水印加嵌、播出节目的解嵌任务,系统包括水印解嵌服务器、水印接口和加嵌服务器,完成水印加嵌和解嵌结果交互的功能。

推荐阅读

基于层次化编目和数字版权管理的中央台生产型媒资系统(上)

2012-03-22 09:46:40来源:依马狮广电网作者或编者:姬海啸

3. 音频资料的层次化编目架构

为了满足中央台音频资料著录、检索、识别、定位、管理音频资料的需求,给音频资料深度编目提供一个统一、规范、可操作的编目规则,向编辑、记者提供良好的检索体验,中央台对音频资料的特点和使用习惯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根据调研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国内专家探讨《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2部分:广播部分》,发现该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全貌地揭示音频资料的特点,所以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音频资料的层次化编目架构,对音频资料的编目架构进行了扩展,使音频资料的编目更加科学和适用,符合中央台对音频资料的编目需求。

音频资料的层次化编目架构对音频资料的编目从规范定义的一个层次扩展为三个层次,即集合层、个体层和分析层,如图6和表1所示。个体层作为元数据描述的基本单元,以音频文件为单位,同时在应用阶段时为了满足检索再利用的需求,允许用户在个体层基础上,标识出入出点间的音频区间作为分析层,并可对切分的分析层进行相应的元数据描述;同时为了更加宏观、完整的展示出多个个体层间的关联和元数据的共享,用户可以有选择地建立集合层。各层之间尽量避免重复信息,尤其是集合层和分析层只著录个体层中无法揭示或涵盖的信息。

图6 音频资料三层编目架构在编目著录界面的展现

①集合层:为满足对实体资源或数字化资源特定集合全貌的揭示,有选择地建立集合层记录

②个体层:是音频资料编目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以音频文件为单位建立

③分析层:为满足深度检索和资料再利用的需求,适当建立分析层记录 B&P

表1 各编目层次的著录项目及著录单元(14个著录项目部分展现)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