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节目形式的多样化,新的节目制作和包装手段也不断出现。电视转播车由于可以走出演播室,到达外场制作,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强调节目时效性、互动性、现场感的今天,成为电视节目创新不可替代的平台。相比大型电视转播车,小型电视转播车可以满足大部分外场转播的需要,具有场地限制少,机动性强,设备投资和使用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日益成为外场电视制作的主力。 一.结构创新 小型转播车由于装备的摄像机讯道少,设备简洁紧凑,一般选用一体式车体结构的量产型厢式货车(如BENZ815D、IVECO都灵V等)改装。优点是:1、利用原有箱体,改装成本低廉。2、车长、车宽、车高均等同于普通的厢式货车,转弯半径小,道路通过性好,机动灵活,受场地限制少。 南京广电集团4讯道高清转播车采用德国奔驰公司815D型车,(参数:自重3770KG/最大承载3720KG/车内空间长*宽*高4930mm*1900mm*1930mm/最大速度132公里/小时/满足欧洲Ⅲ级排放标准)作为转播车车体平台,相对于其它车型,具有承载力强,空间大,成熟可靠的特点。主要承担重大新闻采访、访谈节目、中小型娱乐节目及体育比赛的录直播任务。 二.总体布局设计方案的描述 随着电视制作手段的多样化,节目的包装和创新层出不穷,对转播车功能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能承载更多的设备和人员,与小型转播车空间有限、工位少、功能单一的矛盾日益显现。 受到转播车箱体宽度和CRT屏幕墙厚度的限制,以往的小型转播车布局大多采用在箱体两侧分别安装机架,设置技术区和导播区,每侧背靠背安排两个工位,不利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由于需要在两侧机架分别安装屏幕墙,占用许多安装设备的空间,机架本身也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空间,并且随车设备也没有固定的存放位置。怎样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地布置更多的设备,安排更多的工位,规划科学的空间布局,成为转播车系统设计中着重考虑的问题。 充分借鉴以往815D车型集成的成功范例,并结合我台多年改装、使用小型转播车的经验和教训,克服以往小型转播车受空间局促、工位少,随车设备随意堆放,杂乱无序的弊端。对此次转播车布局设计提出创新性的思路:制作功能完善;工位齐全;设备摆放有序;工作环境宽敞舒适。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分将全车主要空间划分为:视音频制作区、后部辅助工作区、驾驶区、车顶平台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1.视音频制作区 视音频制作区位于整车的中部,是制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区域,也是布局创新的重中之重。 (1)在视音频制作区的后部横向安装3个带减震器的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视音频系统主要设备。制作区中部纵向安装长3300cm、宽800cm防火木质结构的导控台,从左到右分别安排视频、设备监控、导播、音频、字幕、慢动作六个工位。既方便工作交流,又创造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并每一台设备都考虑留有维修、维护、调试的空间。 (2)用画面分割器加等离子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CRT屏幕墙,在工位的正面壁挂安装2台42寸全高清等离子显示器,并配合MirandaKALEIDO-X16-D画面分割器和TM2Tally控制器作为整个制作系统的主监视器。画面分割器可以输入显示16路高清视频信号源,及显示相应的源名,PGM/PVWTally,GPS时钟,音量表等信息,可以保存不同的显示方案,直接调用。每路信号源,都由视频系统的矩阵输出,并伴有源名/Tally跟随功能,可以将每个工位所需的监视信号显示在最佳的位置上。与CRT屏幕墙相比,不但节约了大量空间,而且功能更多,更灵活。 (3)在导控台前部设计倾斜机架,安装像操作面板、通话系统、液晶显示器等等厚度不大的设备,既方便操作,又节省空间;同时充份挖掘车体上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在工位的后面设有休息座,下部作为摄像机收纳箱(存放2台摄像机),上面方便领导监看和工作人员休息。 经过上述改进,在极限情况下可容纳11名人员同时在车内工作,这对以往的小型转播车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2.后辅助工作区 辅助工作区主要安装电动电缆盘,并作为随车设备存放的主要空间。 (1)随车设备主要包括三脚架、滚轮及摄像机附件(伺服、耳机、寻像器、托盘)。根据设备尺寸分隔存储空间,按摄像机附件的尺寸,设计了专用的收纳箱,在侧壁上安装固定点,采取多层叠放、专用固定点绑扎等方式,用带棘轮保险的专用绑扎带,绑扎牢固。 (2)后辅助工作区设计安装1组电动电缆盘(电缆盘假可整体前后移动,包括4盘150米摄像机光缆、1盘100米综合电缆,1盘100米三相电源电缆),固定安装在后舱;后仓左侧设计安装摄像机辅助配件及摄像机三脚架的固定位;并安装放置整车的信号接口板设计安装在电动电缆盘组侧边,车体右侧相应位置加开出线门。 3.驾驶区 驾驶员操作仪表台上方安装倒车监视系统,并在副驾驶座位下设置摄像机收纳箱,存放2台摄像机。 4.车顶平台 车顶平台护栏采用高强度铝型材加工成型;平台由合金骨架支撑,并铺设滚花铝板,安装两台空调主机和各种天线,必要时可架设摄像机全景机位。 5.总结 上述设计,通过明确各功能区定位,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为视音频制作区创造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对每一个工位的操作,每一件设备的摆放,都做好详细合理的规划,到达预期的效果。 三.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品质,作为一次性工程的系统集成,避免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在施工前要制定周密详尽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特别是隐蔽部分的施工,注重工艺细节尤为重要。 1.车内设备电缆和电源电缆采用明线暗装的方式,按不同线槽隔离安装,所有互连电缆均经专用走线槽,在外部看不见明线。电缆按类别分开走线。走线架走线方式按照广电系统常规铺设。走线槽用铝板制做具有一定屏蔽功能。走线槽盖板可方便地拆卸,使布线、换线工作变得轻松容易。由于行车时震动幅度比较大,为确保电缆的安全,减少划伤磨损,需要在线槽的开口处做封边处理。 2.19英寸轻型机柜是车内主要设备的承载主体,经受路途颠簸。因此所有的连接线在机架必须绑扎牢固。另外,要求机架有足够的强度,又要求重量相当轻;机柜下部的减震系统采用弹簧减震器,单簧可控制4个自由度,减震、阻尼效果好,为设备提供良好的保护。 四.结尾 投资少,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的小型高清转播车广泛应用于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更为培养高清制作人才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本车于2011年3月24日投入使用至今共转播70多次,经历包括《南京两会报道》《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等重大直播活动的考验,圆满完成转播任务。说明本车设计科学合理,系统稳定可靠,功能完善,布局严谨规范,到达设计要求,受到使用部门的一致好评。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