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Blue话筒,大家第一反应肯定就是[造型奇葩]! 没错,相信见过Blue话筒的人都会第一时间被它的外形所吸引。市面上现在堆得和山一样的各种“奶瓶”话筒也正是相中的Blue的外形,不停的仿制。很多人也许奇怪,难道就没有法律治这些假货吗?无奈Blue的外形专利在欧美日发达国家适用,来到天朝也无能为力了...... 扯了点题外话,也就是顺着Blue奇葩的造型说下去的。下面还是正经说说今天拿到的话筒,Blue大振膜系列里的初级入门话筒Spark。 之前已经有不少前辈和老师做过Spark的详细评测了,其中不乏特别专业和细致的文章。作为一个泛泛之辈,今天就简单的写一些对Spark的主观感受吧。 外形方面:
Spark的外包装不同以往的,采用了全彩色的印刷方式,看起来还是非常抢眼的。
声音方面: 因为之前有太多的前辈和老师做过Spark的声音专业测试了,测试方法和设备都非常专业到位,所以在下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刚好有一个朋友过来录制弹唱DEMO,顺手就用Spark录一下,顺带写点自己的真实感受。
声音特点方面,Spark比较干,比较紧,相比同价位的RODE NT1,高频部分相对没有那么夸张的明亮,比较暗淡平实。低频部分和其他入门麦克风一样稍显松散,但是Spark相对来说质感还是稍好一些的。配合Spark独有的Focus技术,低频部分会比较有明显改善。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Focus技术,它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低切的功能,但是并不是完全切除某一个频点以下的信号,而是对信号进行衰减,更类似于EQ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是基于第一次声电转换这一步的。
之后说说Spark的整体灵敏度。作为入门话筒,在设计的时候不会把灵敏度做的特别高。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成本考虑,最重要的是,作为入门话筒的使用者,通常都是录音专业的学生、普通歌手和广大音乐录音爱好者。这类人群往往没有和高端天价音频设备相配套的声学环境,大多都是在家中和学校里使用。灵敏度太高的话筒反而会拾取更多环境中杂乱的细节,破坏整个录音成果。所以入门话筒在灵敏度的设计上往往是够用就好。相对笔者使用过为数不多的入门话筒来说,Spark在灵敏度方面在主观听感上保持在一个水平,在官方数据上比同样定位的产品还会好出一点点。 下面给大家贴出官方频响图,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现在正值开学季,大家都在各种入门级设备中徘徊挣扎,Spark相比其他同级产品毫不逊色的声音品质和技术参数,加上醒目的外形设计和实用美观的木质收纳盒,非常值得成为你人生中第一支麦克风!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用Spark擦出你音乐的火花吧。
来自:mifian
【服务】发送数字“0”或"首次关注”获取帮助信息;发送文字、语音或图片等消息投稿或咨询 【关注】点标题下方“中国音响网网”快速关注;点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搜索微信号“chinaaudio”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可以一键关注哦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