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奔四”男人的一些有感而发,烧耳机数十年,多少有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 【器材】 先说自己目前手头拥有的设备。本人北漂帝都,家里的设备就不提了,只说现在身边有的。 大耳:森海HD650、大馒头、大都市人、AKG Q701、索尼1A、索尼V55; 小耳:森海CX215、MX470、拜亚P55、索尼E805; 播放器:索尼16寸大笔记本电脑、手机; 中前端、耳放:创新5.1外置声卡、索尼PHA2、莱曼。 没觉得多,够用,平时听的最多的就是650、大馒头和1A;650在家,大馒头外出,1A常驻办公室。 【一些感受】 首先想说的是,感谢有你们,尤其是650和大馒头,听了这么多耳机,终究还是觉得只有它俩最值得留存一辈子。 如果说索尼的1A、Z7像香浓沁鼻的咖啡,AKG Q701像甜美的玫瑰花茶,那么大馒头、HD650就是那醇郁淡雅的铁观音。已经奔四的我,曾经也是那么迷恋索尼的味道,而随着年龄增长,森海的稳重与平衡则更能打动我的内心。 拜亚是解析狂人,拥有极高的硬素质,恨不得将曲子巨细靡遗般分解到每一根毛细血管后再呈现给你的耳朵。可如此强大的解析力背后,音乐也随之失去了该有的活力与味道。也难怪拜亚的大耳难以大众化,除非特殊要求,少有人会买拜亚大耳。对于拜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公司演播室里的DT990,听歌的感受确实不一般,但很难静下心来长时间聆听。 索尼,说实话感情很深,家里的电子设备一多半都是索尼的,从电脑到PSP,从相机到DV……索尼的大耳1A,是接班我已经出手的老1R的。外观讨喜,绝逼舒服的佩戴,精致的做工,以及温暖浓郁的声线。1A现在成了我办公室专用设备,有时候接台式电脑直推(机箱有独立声卡),有时也会接PHA2。说到综合素质,1A不如大馒头,因为1A有短板而大馒头没有(综合素质:我的定义就是全面的、真实的音乐驾驭能力且不能有致命弱点),但这并不影响1A演绎流行曲目时让你心潮澎湃的能力,只是尽量回避大编制曲目就是。 Q701,简单来说就是比K701好喂太多,也不那么傲娇,虽说相比HD650还是矫情一些。良好的硬素质,解析力出众,高频的延伸能让你瞬间勃起。 素质是什么?就是耳机的硬件构造+频响范围+灵敏度,至于厂家会不会虚标数据那就搞不清了。 关于阻抗,一般来说阻抗越高的耳机素质越稳定,谐波干扰更少,耳机的表现也会越全面。但这不是绝对,部分低阻抗耳机的素质也是很厉害的。另外,阻抗低并不代表好推,还得结合灵敏度以及耳机本身的特性来判断。 听感是什么?一个如此主观的层面,还真是不好表达。简单来说,听感就是建立在耳机硬素质之上表现给人耳的一种“味道”。好比同样的食材,同样的锅碗瓢盆,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味道肯定不一样。“味道”客观来说并无好坏之分,任何味道都会有人喜欢。 说到具体案例:同样的价格,索尼、铁三角等日系主流厂商的耳机,技术含量和硬件配置要高于欧系产品,但总体差别都不大。但以AKG、森海、拜亚为代表的欧系产品,在调音上要比日系产品更加稳重、中庸、全面。听感方面,索尼和铁三角,就像充满活力的青年男女;森海、AKG就像沉稳干练的中年男人;而拜亚就是那不拘一格、凶悍冷血的解剖师。 不知贴吧里喜欢1A和MSR7的是不是以90后居多?而喜欢大馒头的,或许80后更多些。有人说初烧适合什么,退烧又适合什么,其实我想说,“烧不烧”不过是个伪命题,多数人仅仅是为了提升音乐质量而购买好的耳机,怎样才算烧?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自然会选择自己偏好的那种“味道”的耳机,至于选了哪一种,跟发烧还是退烧都无关。 这里就不提动铁耳机了,由于动铁动圈的特性不同,决定了它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个人不喜欢动铁的直白,毕竟欣赏音乐是为了音乐本身,而不是欣赏素质,动铁耳机显然更适合舞台演唱时做耳反使用。 【设备的选择】 是不是有很多小烧觉得HD650、X2、Z7、K701等等耳机高高在上不配上万的前端就没法用?其实不然,首先,这些专业大耳的价格并不高(HD800就不提了),而实力却能与便携大耳拉开很大差距。拿我常听的HD650做例子:你给它多大的推力,那就给你出多好的声音。手机推,能听,无恶声;电脑直推,很带感;接外置声卡或者CD机、高解析播放器+莱曼,基本发挥全部实力。 电脑直推HD650先不说能出几成的实力,但论声场、解析和低频下潜高频延伸已足够吊打配有二房的1A、MSR7等一众便携大耳。而配上外置声卡和二房的HD650,实力直冲云霄,从此彻底惯坏你的耳朵及大脑。 听感上,HD650是森海“中庸之道”最贴切诠释。这款大耳论硬素质在当今来看已稍显落伍,但调音和曲目演绎力却是无人能及,或许各项指标在同档次大耳中都不拔尖的它,却能给你最好最舒服的音乐体验,这也是它热卖10多年的魅力所在(这一点和大馒头非常像,大馒头就好比封闭便携头戴中的HD650,调音和演绎力与HD650神似,区别或许仅仅只在声场和解析力上了)。所以说,大家完全可以直接购买像HD650这样的专业大耳,不论现在直推还是今后慢慢升级前端,它都是一只能够慢慢陪你变老的“好伙伴”。 对了,在电脑直推情况下,HD650和大馒头听着就像同一只耳机…… 【PC-HIFI】 不得不说一下这个。 对于绝大多数烧友来说,身边最现成最普及的大推力播放器无非就是电脑了,无论台式还是笔记本,电脑的推力都要比手机大得多,同时也大过多数播放器。因此,再给电脑搭配一块USB外置声卡即可组合成一套不错的前端,尤其是对于推塞子或者便携大耳的烧友来说。 一般的USB声卡都自带运放,其推力亦不可小觑,曾经我也对这样的搭配呲之以鼻,事实证明我们都小看了。拿大馒头举例,声卡耳机插孔直接输出,电脑音量只需维持60%左右已经接近人耳承受音量的极限,而电脑直推的话必须提到90%以上,可见声卡运放的能量。解析方面,我用的这款声卡是创新5.1“THX”认证款,是作为家庭影院5.1声道输出模式配置,相对来说更适合电影等大场面演绎,对音乐的表达相比专业设备来说稍显不合适,但这款声卡解析能力强,且完全无音染,在针对HD650的驱动上可圈可点,让我非常吃惊。虽说不能完全发挥HD650的实力,但相比便携大耳的提升已经是“几何级”的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预算来购买前端,来搭配高等级耳放,大家无非就是想好好欣赏音乐,“一分钱一分货,三毛钱两分货,五块钱三分货”,越是高,提升所需的资金就越多:如果添加1000元的声卡就能让HD650发挥八成实力,那九成实力就得再添加5000元;若想发挥HD650九成五以上实力,前端预算就得上万……这是一个几何级增长公式,而最后那一成实力的发挥对多数人来说,真的有必要去如此投入吗?我想不是,对多数人来说,只要HD650能发挥九成实力就足以了。 事实上,近些年已有很多业内专家人士提出了“PC-HIFI”发展的看法,作为目前家用最普及的可作为HIFI前端的电脑,我们的认知真是太少太少。对于大众HIFI而言,追求极致不可取,能大幅提升音乐享受才是真理。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