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闻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谈黑胶】黑胶复兴,假繁荣还是真复苏?

camix 2016-1-30 11:52 1105人围观 新闻

随着全球黑胶唱片的销量复苏,到底是假繁荣还是真复苏?背后有哪些问题?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一台黑胶压制机器,到后来90年代末放弃黑胶转投CD和数字音乐市场,主流唱片公司在唱片市场中兜兜转转一圈之后如今似乎又重新回归黑胶市场。

黑胶唱片在全球正在复兴,这是一个小众兴起的趋势,但也带来不少问题。

2015年美国黑胶唱片的销量创下了自1989年CD唱片出现以来的最高记录,仅上半年便卖出了900万张黑胶唱片,全年销量达1190万张,同比增速达29.8%。最大的赢家是独立厂牌,销售了占45%的黑胶唱片。要知道,2014年全年黑胶唱片的销量也才1400万张。此外,2015年上半年,美国黑胶唱片业的总收入为2.22亿美元。此外,美国黑胶唱片销售最多的流派是摇滚乐,占比为68%。

英国呢?2015年,黑胶的销售量达到了英国近21年来的最高点,达200万张,实体销售包括黑胶与CD整体销售额为5.15亿英镑(7.55亿美元)。

根据尼尔森音乐的销售数据,阿黛尔的新专辑《25》发行首周便卖出了22,000张黑胶唱片,史上首周黑胶销量第三。2015年同样挤进黑胶销售前十名的唱片还包括平克.佛洛依德的《Dark Side of The Moon》,甲壳虫的《Abbey Road》以及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电影《银河护卫队》的原声唱片则拿下年度销量第十名。

媒体们似乎有在鼓吹黑胶复兴之嫌,但如今黑胶唱片确实已经成为了全球的趋势,一种全新的主流音乐消费方式,不少公司也正试图进入黑胶市场捞一把金。

当今这个时代,音乐消费者可以在任何地方购买到他们想要的唱片,无论是像Discogs、Juno和eBay这样的网购商城(国内的话当然走京东和淘宝会比较方便),还是一些本地的实体唱片店。除此之外,北美知名零售商Urban Outfitters和亚马逊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英国,音乐财经曾报道过,当地最大的音乐零售商HMV圣诞节前一周平均每分钟就可卖出一台黑胶唱盘机。甚至连有机商品超市Whole Foods和英国超市零售商Tesco都开始上架销售唱片。

资本涌入黑胶唱片业,假繁荣还是真复苏?

这一年我们报道了不少有关黑胶唱片的消息,确实可以看到有很多资本进入到黑胶唱片行业中。

但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报道和数据中,称之为“黑胶复兴”或者“黑胶热潮”是否真的合适呢?或许只是有更加强大的公司在幕后用另外一种方式在操纵着黑胶唱片的营销?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又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份英国调查机构ICM 2015年发布的研究显示,在购买黑胶唱片的消费者中,有34%的人根本没有用过黑胶唱机。这说明,高达34%的消费者属于“收藏”或者别的“目的”,从来没有机会拆封过自己所购买的黑胶唱片。

一些业内人士也不认可那些跟风购买黑胶唱片的年轻消费者当一回事,在他们看来,這些年轻消费者并没有认真把黑胶唱片当成一种音乐媒介。黑胶唱片销量的复苏一个原因是唱片公司将经典唱片再版发行用来吸引收藏者,另一原因是非传统音乐零售商把黑胶唱片当作一种“很酷的营销工具”。

黑胶唱片成为“潮流”和“逼格”的象征,年轻人开始消费黑胶唱片,本身对于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另外,零售商们开始采购一些黑胶唱片放在店里,无论是经典的、还是流行的、摇滚的、民谣的、电音的,不仅能吸引音乐爱好者,而且顺便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形象,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

跟风的一个问题是,零售商内部负责采购黑胶唱片的人并不了解黑胶唱片,重点只是为了把消费者的注意力引过来消费其它的商品,也因此,他们所销售的黑胶唱片并不符合发烧友的音乐品味。

同样值得深思的是:黑胶唱机并不普及。

延误的背后:生产能力不足

黑胶唱片销量暴涨的直接结果是“如今,一张黑胶唱片所需要的制作时间和压缩时间更长了,生产延误的问题更多了。”

专辑唱片的超负荷需求是生产延误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过多的专辑订单会使唱片工厂难以应付,绝佳的例子是天后阿黛尔的最新专辑《25》。

伦敦黑胶唱片压制和分销公司Above Board的老板Dan Hill最近就在对媒体抱怨黑胶唱片生产延误的问题。Above Board的客户名单中不缺少一些业内知名的唱片厂牌,例如Crosstown Rebels、Rekids和Hotflush Recordings。

在最近一次《卫报》的采访中,Dan就表示,受到排队等待进入唱片压制厂的大量唱片的影响,Above Board本身库存唱片的压印时间也被延长至近3倍,最短的大概需要4周左右,最长的可能也需要2到3个月。Dan分析道,如果唱片公司提前支付艺人酬劳,或者花了大手笔在专辑的平面设计或制作方面,那么,黑胶唱片生产的延误将严重影响唱片公司资金的回流,而且,唱片公司本身也要花更多时间去收回投资成本。

简单而言,现有黑胶唱片的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唱片工业领域里,传统的唱片生产工艺没有和产业同步发展。陈旧的生产机器不仅购买成本高,维修成本也是一笔很大的问题。

开办黑胶工厂的巨大负担

根据FACT杂志2015年的一篇文章数据,一台黑胶压制机器的价格最高可达10万美元,单是一根螺丝的成本就达5000美元,这对于投资人投资黑胶工厂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负担。

除了机器以外,那些熟练黑胶生产过程和工艺的工人们大都已经年老退休了,而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能够熟练掌握唱片制作工艺的人现在已经不多见了,”Serafini表示,“这同样也会影响到音乐的品质,因为如果当你在黑胶上压印东西的话,你必须保证工艺足够成熟,否则将影响到唱片的音质和品质。”

根据公开数据,全球范围内仅有50家黑胶压制工厂,而其中有19家在美国。

尽管过去五年随着黑胶市场的复苏,美国出现了不少新的黑胶工厂,其中包括新泽西的Stereodisk,纽约的Hit-Bound Manufacturing以及底特律即将开办的Third Man Records黑胶工厂,但由于机器设备所带来的高昂生产成本,很少会有创业者会贸然开办黑胶工厂。

我们算一下,即使全球黑胶唱片业都在复兴,要达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黑胶产业总产值5亿美金,就不太可能,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要听歌,就只有黑胶唱片可以选择。而如今,音乐流媒体平台为了争夺用户无所不用其极,巨头驱动下的流媒体平台竞争,已经消费掉大部分人对音乐的需求,我们也很难想象黑胶唱片会重回巅峰时代。

全球最大黑胶工厂Record Industry的所有者Tom Vermeulen曾经损失惨重。1998年,黑胶唱片市场还是一片繁荣,全球全年的黑胶销售额达1.5亿美元,这位老板在那一年重金买下了Record Industry。而接下来长达8年的时间,却是数字音乐崛起,实体不断式微的过程,全球黑胶唱片的销量到了2006年下降不足5000万美元。

根据外媒的报道,目前查询Record Industry官方网站,它的生产能力是:每天生产大约3万张唱片,开动着33台压印机器,同时还运营着一个室内的唱片制作和切割室。任何关于唱片生产的工作,包括唱片套的印刷工作,都是在一个屋内进行的。工厂的运营时间固定在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两次轮班。

不过,到了2015年,Tom的工厂繁忙,已经完全忙不过来,目前不仅三大唱片公司(环球、索尼、华纳)是工厂的客户,另外一大量订单来自独立厂牌。Tom希望工厂的生产力可以提升到每天5万张唱片,比过去增加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能够中国市场能够实现黑胶唱片本地化生产,估计现在所有的唱片公司和音乐人都要欢呼了,因为现在中国的音乐人要压制自己的黑胶唱片实在是“太麻烦了”。动辄半年时间,等到黑胶唱片上市,发行就完全失去了宣传的意义,只能发挥“收藏”功能了。

话说回来,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开办一间黑胶工厂也并非易事,除非有资本的支持,能下定决定不计成本投资。否则在目前阶段,虽然黑胶唱片销量激增、供不应求,但是否在中国达到了开办黑胶工厂的市场条件呢?毕竟现在是老外垄断黑胶唱片压制市场,而购买一台机器的价格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


来自: 视听前线音响短评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