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闻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中国新歌声》会死于“原创”?

camix 2016-8-2 19:29 1906人围观 新闻

新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在版权之争中败阵,改头换面打着“中国首档原创”的旗号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两期下来,却反响平平,甚至可以说是差评连连。

1

 2016年,是我习惯在电视机前守候《中国好声音》的第五个年头。不为别的,就想看看这档节目什么时候能学会“见好就收”,然而,不出所料,它果然还是以敛财之姿跑步前来,只是,好像“整容”了,《中国新歌声》Duang的登场,给各路媒体一个措手不及。 刚刚上线两周,小伙伴们便纷纷开始轰炸式的吐槽,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A:那个“根正苗红”的LOGO,让我想到了当实习生糊弄上司的那段草率人生......

B:那英怎么还在?不看了。(也是够任性)

C:我就静静的等着“梦想”,等着“惨”,等着“不幸”,等着套路......

D:呵呵,看两期一个歌手没记住,倒是被杰伦小公举和哈林路转粉,导演,搞错重点了吧?

E:子怡......

当然,对于滑行赛道的冲刺还有“中国好酱油”李咏的助阵,欲言又止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一片不看好的声音背后,你会认为《新歌声》的收视率不高?错!首周收视夺冠!但多少也归功于猎奇成分和《中国好声音》四季累计的口碑和人气。当“遗产”被消费光了,第二期的收视率非常诚恳的落到第二,于是,铺天盖地的公关稿散了一地,企图从“中国首档原创”、“脱离海外”的角度挽救一番,但是读者看到这样的稿子难免尴尬,因为当你身边的人对一件事物尽是质疑之声,媒体却一边倒的溢美之词,应激反应都来不及作用,就关掉了页面,这又有什么意义?

2

“原创”不该用来这样消费,它决不至如此尴尬的境地。

平心而论,看到《新歌声》其实真的会有一种换汤不换药的错觉,一样是盲选,不过是把转椅换成滑道,多少还是达不到制作团队宣传的效果。但是,华少置换成李咏,加多宝被法兰琳卡取代之后,整体感觉却舒服很多。不知道是否刻意,李咏跟华少的主持风格大相径庭,甚至一度上演“消失的主持人”,顺带着让冠名商法兰琳卡也低调了许多,似乎这样的处理让《中国新歌声》本身的关注度被加强了

早在《好声音》第一季的时候,就有人指出它是模仿国外的《荷兰之声》,以及《荷兰之声》之后出现的《美国之声》、《英国之声》等等,对比之下,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在爆发力和舞台表现力以及声音的可塑性方面的确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别。音乐可以超越国界,但是音乐受植根灵魂深处的文化底蕴影响至深,文化不同源,音乐就必然显得不同。所以指责中国选手不如国外选手未免也有些片面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华文化受儒家影响,《新歌声》的大多数选手倾向于将音乐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似乎更加符合这点。这可能也是节目渐渐本土化的一个证明。

但综艺选秀毕竟是一档节目,如果选手的声音本身没有太强大的争议性,那么关注点就该是节目形式以及制造出来的“争议”,在这一点上,从客观角度来说,《新歌声》处理的恰到好处。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说,这是一档“以文化娱乐和现实关照为兼容性文化定位的真人秀节目”。这个评论很有套路,委婉的掩盖了《新歌声》选手“日记小屋”环节浓厚的广告味道,而且将节目的“人性化”升华了一个层次,在情感角度来说,这符合大部分中国观众的口味。在这点上,《新歌声》有它独特的原创性,国外根本学不来。不得不提的是,本季《新歌声》导师抢镜能力堪称史上所有选秀节目之最,话题性究竟是更强了还是更弱了,仁者见仁。

3

如此看来,《中国新歌声》“原创”的虽然只是形式,但形式却无一不渗透到内容之中。他更该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进而做出收视选择,而不是一路跪舔“首档原创”这个毫无意义的Title,一遍遍的重复反而更会显示节目方的心虚,也会变相加深受众的审美疲劳。就好像在创业过程中,做不成独角兽的那些创业者垂死挣扎于自己产品的原创性,认定这是它无可取替的唯一筹码。但到底,你握着的这个筹码是不是项目的最大亮点,旁观者可能更加清楚。

或许你可能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但这却是来自【行行】上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位投资人在被约见的过程中,多次提醒一位用户,你的这个“智能硬件”项目的原创点,是个伪需求,它不能形成你独特的市场竞争力,甚至会导致你的整个创业团队走一条错路。可创业的人往往都是执拗的,即便投资人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也还要纠结于那所谓看走眼的机会。可事情往往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次约见之后的一个月内,这个项目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因为所有的投资人都看到这是个伪需求,不肯投钱。

一个创业项目就这样彻底失败了。

“原创”的需求点在创业中是博得投资人青睐的最大亮点,但是如同《中国新歌声》这般揣着明白装糊涂,以“原创”之姿掩耳盗铃,欺骗的只能是自己。更换形式下的伪“原创”也好,基于伪需求落脚点的项目也好,稍有不慎,毁掉的可能不止一个栏目积累多年的口碑或一个创业项目,更多的是那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全部心血。


来自: 王利芬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