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慎进大卖场 音响企业在“冬天”里等待

2009-8-11 09:40 974人围观 新品

  近几年音响市场的萎缩,使得众音响厂商头痛不已。据悉,05年音响业的整体销量比去年下滑了20%。名氏风、比韵等一些二、三线音响品牌已相继退出市场。中国音响业正经历着五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日前开幕的第三届中国?深圳?万商音响节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和音响发烧友前往试听选购?给持续两个财年整体销售和利润均加速下滑的音响市场,无疑添加了一抹希望的火苗。

  然而,据业内专家介绍,音响作为一种另类家电,有其本身的种种局限性。如:没有客观的行业标准,消费者无从判断;行业准入门槛低,一线品牌优势不明显;行业导向严重畸形,重外观不重品质等等。

  由此看来,对于家小业小的中国音响企业来说,目前除了尽力做好自己的产品之外,似乎只能“苦等”行业转机的到来。

  家庭影院需求仍在增加

  “其实不能说中国音响业目前处于萎缩状态。”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CAIA)行业部主任唐元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一口否定。

  唐元祥表示,家庭影院的需求仍在增加。他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大城市的需求不旺是事实,因为已有前期购买的消费者存在;另一方面,随着中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生活质量、购买家庭影院的消费者将越来越多,音响企业应该抓住这部分消费者。

  同时,房地产业受政策因素影响而收紧,买音响来装饰家居的消费者会依据房型、面积大小来考虑。“音响企业其实一直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设计,例如超薄型、迷你型音响。”唐元祥说。

  有关资料显示:从城市居民家庭对家庭影院的预期购买价格来看,49.7%的家庭预期购买家庭影院的价位在2000~5000元。其中选择价位在2000~3000元的家庭比例为22.5%;选择价位在3000~4000元的家庭比例为15.9%;选择价位在4000~5000元的家庭比例为11.3%。

  “消费能力、文化背景、家庭成员等会影响到音响的行业细分,许多消费者认为国外企业生产的音响品质更好,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十分正确,因为许多国内音响企业给国外企业贴牌。”唐元祥表示国内的企业中间层次产品较多,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国内的消费水平毕竟不及国外,高端产品价格较高,所以企业做得比较少。”

  慎进大卖场

  “慎进大卖场!”已成为音响经销商的共识。渠道阻塞是目前音响业最严重的问题。连锁大卖场越开越多,音响企业进不行,不进也不行,以前几个场就可以卖音响,现在几十个场,单个卖场的平均销量相对下降,意味着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音响产品一直以来采取专卖店的销售模式,但专卖店的顾客面相对狭窄;卖场客流量大,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卖场限于面积和空间,无法营造出家庭氛围,音响效果不是很好。”唐元祥分析了专卖店和大卖场的利弊。

  唐认为音响尤其是家庭影院由于面积较大,在卖场中一般需要10-20平方米的展位,对于音响企业来说,进场费的确是个不小的支出。“现在音响企业自建专卖店的越来越少,选择进卖场的较多。这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的决断。”

  山水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邱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音响企业选择进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已经考虑了成本预算,也有能力支付卖场收取的进场费。他认为音响企业进入卖场其实还是有些利润的,而专卖店的前期投入太大。

  影音一体化是趋势

  音响作为一种提示生活质量的产品,在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逐步进入家庭。然而,用户将音响搬回家后,发现其调试复杂,操作繁琐,最终弃之不用,成为一种“摆设”。

  “影音一体化将是未来音响发展的趋势。”唐元祥表示,“从最初的柜式机来看,现在的音响设备操作起来无疑更简便。比如只有两个按键的遥控器,有的音响企业两三年前就已经生产出来了。目的是为了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

  一些音响企业认为MP3播放器特别是网络音乐的流行,分流了一些消费者。唐元祥表示,使用MP3或音响欣赏音乐对消费者来说是各有所需,学生和经常出差的人会比较青睐MP3,而在家里,使用音响则更为享受。

  价格战在音响市场上的火爆开演使得音响企业和经销商苦不堪言。“价格战不能简单地定义,一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前期投入大,价格自然高,成本收回以后,价格自然下降。但是企业不会打低于成本的价格战,且市场上的零售价并不是企业说了算。”唐元祥表示。

  对于未来音响的发展趋势,唐元祥认为“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有声音,音响市场一定会不断地发展,但回归理性和火热没有具体的期限,不能强求。消费者购买音响的前提是收支有节余。”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薛娟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