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举办《二泉映月》讲座 打响开展艺术教育新篇章

2009-8-11 09:40 818人围观 新品

今天下午2:00南阳师范学院李幼馨教授在报告厅二楼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名人名曲系列之一——阿炳的lt;二泉映月gt;》的讲座,同学们对这种新的艺术教育形式普遍表示接受和赞成,并希望以后学校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
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由高书记概括了我院艺术教育工作的取得的成绩,目前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同学们在得知我院在省艺术教育评估中能以专科的身份被评为二类学校后,长时间热烈鼓掌以示祝贺。
紧接着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音乐系主任,南阳音协理事、河南省中专高职评审委员会音乐学科组成员、地区文化系统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师院“关心爱护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人文素质教育报告团成员李幼馨教授便开始了他精彩的演讲。
李幼馨教授指出:音乐是实践的艺术,是流动的艺术,是建筑的艺术。音乐是一个人感情的流露,是思想的表达,是有节奏有起伏的声音,它来源于生活,发掘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和浓缩,在对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教授不仅用精彩形象的演说来教育大家,更是通过他高深娴熟的艺术功底来向大家展示音乐之美。他随手弹起悲凉凄惨的《小白菜》,欢快幽长的《梁祝》……
再次向大家介绍的是《二月映泉》的作者阿炳(华颜钧)的身世经历和他的一些乐曲的创作过程,阿炳的那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 “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和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不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吗?
正如人们对瞎子阿炳二泉月评价所写的那样, “孤独夜行何处春,琴弦系月伴伤神.可惜一首二泉曲,长伴街头卖艺人.”
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同时也为我院以后的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套用李教授的话说“火车向着明天跑!艺术教育向着希望跑!”

李幼馨简介
李幼馨, 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音乐系主任,南阳音协理事、河南省中专高职评审委员会音乐学科组成员、地区文化系统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师院“关心爱护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人文素质教育报告团成员在音乐园地耕耘50余年,桃李满天,在音乐教育、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民族器乐演奏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誉满南阳。

附: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366a工作室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