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广州中山纪念堂

2009-8-11 09: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05| 评论: 0

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29年1月25日奠基、1931年10月10日竣工的一座八角形宫殿式建筑。位于越秀山南麓外的一片6.36公顷的开阔地中,坐落在当年被叛军陈炯明部炮轰夷平的孙中山总统府原址上。正门檐眉悬挂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的漆金字匾;讲台墙壁上镶嵌着漆金的《总理遗嘱》;堂前孙中山塑像基座四面的石壁上刻有中国国民党的《建国大纲》。这座由当时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建筑物,结构独特,堂内由地面至顶穹高47米,南北宽71米,中间不显一柱。

自1936年以来,中山纪念堂成为重要的党政集会场所。日寇侵华期间,日机向中山纪念堂扔下七枚炸弹,其中的三枚命中,给纪念堂造成了破坏。七的是1945年9月17日,驻穗日本侵略军正是在这座他们所烽不塌的中山纪念堂内签字投降的。此外,中山纪念堂还曾一度成为国民党政府军队的营房,以及国民党广州公安局的临时监狱。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中山纪念堂的保护,1950—1987年间曾先后七次拨款对纪念堂的建筑、结构、堂内通风、灯光、音响、座椅、园林等进行翻新改造和维修。其中,1962年和1975年的两次为大修。

1998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山纪念堂的整治维修正式起动。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市政府拨款4,300万元,中山纪念堂建堂以来最大的一次综合整治维修终于开始了!

中山纪念堂大维修是个众人瞩目的大工程,大小共80多个项目,许多单位都想把工程或材料供应合同争到手。为确保大维修的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指挥部在选择施工单位和采购设备中,除少数专业性强、工程特殊的项目外,均进行了招标。

中山纪念堂属于古建筑,又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砖一石都不许碰伤损坏,在既定的建筑空间里,要拆卸和安装粗大笨重的空调机、大口径消防水管,施工难度相当大。记者到现场采访时,工程已进入尾声,那种紧张、艰难的劳动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施工的难度和劳动强度还是可以想见。中山纪念堂的建筑结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在钢结构外面包砖石、混凝土,看似木质的斗拱花梁,其实全是水磨石的。在本次大维修中,全部斗拱、花梁、廊柱、屏风、汉白玉栏杆都必须翻新一遍。担此大纲承此重任的是北京古代建筑公司。这是一个久负盛名的专业建筑公司,他们曾承担过天安门城楼、北京天坛祁年殿、北京地坛、北京故宫、北京先农坛、颐和园、广州市政府大楼等多处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古建筑的翻新工程,有着优良的业绩。与其他参加大维修的施工单位一样,他们是把所承担的工程,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来完成的。为不辱使命,该公司调集了50多位年龄在40风左右的、有20年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南下广州“参战”。本次大维修的重点工程之一是要改善纪念堂的声学环境。纪念堂的观众厅呈现八角形,长度和宽度各为50米,圆顶天花高度22.5米,容积约为32000立方米,是一个以会议为主,兼作文艺演出的超大型厅堂。由于体积大、体形八角,加之玻璃天花板、钢梁纵横的穹顶和混凝土墙壁等特殊的建筑结构,给声学处理布下了一个个“迷魂阵”,以至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都无法找到纪念堂音响效果差的原因。

难题就是挑战,国家建设设建筑设计院的高级建筑师、高级声学工程师曹孝振教授早就关注到中山纪念堂的声学处理问题。4年前,他与天艺音响工程顾问公司的周方红工程师及香港音响顾问公司一起,开始对纪念堂的声学环境进行实地勘测。也许是为孙中山英名所策励,也或许是为中山纪念堂声学难题所吸引,4年来,他们锲而不舍地研究、探索,自费往返于北京、广州和香港之间。

他们的精神感染了周围的朋友、周仁。朋友们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香港的一位声学朋友--梁任先生,他把自己的一台价值12万美元的声学测量仪器,无偿地提供给曹教授他们使用。正是运用这台仪器,曹教授把中山纪念堂的声学问题量化了。原来,声场中40Hz-70Hz和4KHz-7KHz有很高的能量峰,而降低40Hz-70Hz的混响声能,就成为本次声学改造的关键所在。围绕消除40Hz-70Hz的混响声能这个关键问题,曹教授他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声学模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仿真试验。声学改造设计方案实施后,纪念堂的音响效果彻底改观了,混响时间从改造前的4秒,降低到2秒。

中山纪念堂负责人叶观泉先生表示,整个纪念堂的整治修正工程,经历数载,二千多名现场施工工人及各单位努力下,总括而言,新的纪念堂可以以几句说话来形容:设备先进,功能整全,达到国家指定水平,可见这次维修工程,能够达到预期之理想效果。若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能够感受到他们这份热心及诚意,必定感到万分安慰。(作者:曹孝振)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