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调第二罗马尼亚狂想曲 [罗]乔治·埃内斯库 曲 乔治·埃内斯库的《D大调第二罗马尼亚狂想曲》写于1902年,编为作品11号之二。它也是运用莱乌塔尔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写成的。但是它和《A大调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在情调上完全不同,它是史诗性质的,就好象一首叙事诗。 乐曲开始有一个短小的引子,好似一个人在讲故事: 图 然后,由弦乐器在低音区演奏出一段歌谣式的旋律: 图 它反复了两次。由于木管和其它乐器不断加入,配器色彩十分丰富,它表现了罗马尼亚是个美好的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和如画的景色。 经过一个小过门,引出双簧管和单簧管的对答句,它们好象牧笛在山谷中的回声: 图 引子中的旋律再次出现,提琴的震音把人们带到外族入侵年代的痛苦的回忆之中。 英国管演奏一段哀伤的旋律: 图 直到定音鼓轮奏进入,好似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乐曲在力度上不断加强,后半部引入铜管乐器,表现出人民的悲愤情感。 当这种悲愤情感达到高潮时,使用一声定音鼓强音结束了痛苦回忆。随后,乐曲逐渐地趋于平静。由木管只奏出田园风的风调,情绪是美好、恬静的。不久,引子中的动机又出现了。最后,由小提琴独奏出一段风格浓郁的舞曲,表现独立后人民的欢乐情绪: 图 乐曲最后在美好幸福的气氛中结束。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