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序曲 [苏]肖斯塔科维奇 曲 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著名作曲家。1906年9月25日出生在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1923年至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先生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钢琴和作曲专业,肖斯塔科维奇十四岁开始作曲,十九岁即发表了他的第一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最重要的作品是十五部交响曲;歌剧《鼻子》、《姆软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舞剧《黄金时代》、《清澈的溪流》;清唱剧《森林之歌》。他还写有大量室内乐、钢琴曲,并为几十部电影谱写音乐。1960年肖斯塔科维奇成为苏联作曲家协会头面人物。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节日序曲》作品96号,是肖斯塔科维奇于1954年,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七周年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它以热情、生动的音乐语言,庄严、辉煌的艺术形象,描绘了苏联人民欢度节日的景象。歌颂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首歌唱祖国的庄严颂歌。 乐曲用奏鸣曲式写成。A大调。前面有一段光辉的、3/4拍、小快板引子。它是从小号和圆号吹奏凯旋式的号角声开始的: 图 定音鼓一声巨响,好似节日礼炮轰鸣。在低音弦乐器演奏短波折过渡之后,凯旋式的号角声又奏响了一次。这时,其它管乐器都加入进来,采用和声转换以及离调的手法进行发展,就好似节日里游行的人流,彩色缤纷的旗帜,令人眼花缭乱。 进入呈示部后,节拍从3/4拍转成了2/2拍,速度加快了。乐曲从小快板变成了急板。单簧管吹奏出活泼的主题,带有舞曲特性,表达了人们的欢乐心情: 图 小提琴复述这一主题。进行之中,加进了三角铁清脆的敲击声。使舞曲性质更浓。随后,小提琴快速演奏上下翻滚的乐句,小号用“双吐”音在其中穿插,主题再转给长号和大提琴来演奏,气氛十分热烈。 副部主题是E大调,2/2拍,宽广如歌。开始,它是由圆号和大提琴呈现的,就好似一句俄罗斯中音歌手在咏唱。它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 这个优美的主题继而转给小提琴和中提琴来演奏,更显得舒展动人,充满着自豪和幸福感。 这时,木管乐器用短促的上行音与弦乐作对答式演奏,接弦乐的轻声拨奏,把乐曲引到展开部,描绘华灯初放、节日之夜的绚丽景象。单簧管演奏活泼的曲调,就象是召唤人们参加晚会的狂欢。接着,木管乐器逐渐加入,描绘人们越聚越多。乐曲情绪越来越激动,音响也越来越强烈,最后汇成欢乐海洋的壮丽场面。 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开始是由弦乐演的。但这里并不是主题完整的再现。它仅仅是动机。后半部分有一些变化。呈示部里的主题和副题重复时也有这种情况。这正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中的一种特色。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不喜欢一个音符不改地重复前面的乐句,甚至连模进的手法很少运用。有人把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比作是奔腾的河水越流越远,从不回到老地方来,这里也是如此。 副部主题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搬用呈示部里的旋律,它是由管乐器演奏的。虽然如此,肖斯塔科维奇在写作手法上还是严格地遵守奏鸣曲式原则。这里,他把副部主题的调性,统一到主调上来。先给管乐演奏,再由小提琴加以复述和发展。后半部在调性上辗转,造成热烈的气氛接尾声。 尾声不长,但主题和副题又再次得到发展,最后推出一段颂歌,引子里的号角声,这里又出现了,它们混在一起,形成全曲的高潮。然后速度加快,在极其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这首《节日序曲》时,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这时,他已创作了十部交响曲和许多优秀作品。由于他创作上的巨大成就,苏联政府在这一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他还获得了两枚列宁勋章和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