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 [奥]约翰·施特劳斯 曲 在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上百首波尔卡舞曲里,《雷鸣电闪波尔卡》是最有演出效果的一首。这支曲子创作于1868年,编为作品324号。它以活泼而略带紧张的曲调,对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遇到电闪雷鸣,却不减舞兴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 乐曲是G大调,2/4拍,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前面有一段再简单不过的引子,它是由几个八分音传送同音上反复组成的: 图 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A段从引子的第四小节后半拍进入,情绪很热烈,它对露天舞会的盛况作了描绘,它以带短暂休止的附点音箱X OX X OX为其特色: 图 R段一开始,速度加快并采用一系列下行音,它们几乎都落在同一音上,使音乐气氛突然紧张起来。这一段描绘空中乌云正向这里压了过来,看来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跳舞的人们并不介意,反而跳得更欢了。 图这个主题反复一遍之后,经过一个小的间奏 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它转C大调,单三部曲式。A段主题由于用了许多连线,比较抒展。但是,由于在进行中加入了定音鼓的滚奏和大钹的碰击声,使人们明显地感到天空中已经电闪雷鸣了,但是它还没有影响人们的舞兴。天空中电闪雷鸣,地面上笑声不停。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场面,也许正是这样,才激发出作曲家创作这支曲子的灵感。A段主题: 图 它反复一遍之后,B段主题出现了。在这几个主题中,数它的性格最活泼。在旋律中用了许多倚音,加上短促的八分休止符,它和带连线附点音符组成的小节相间还有一系列大跳,听起来十分有趣: 图 然后A段再现。 尾声里,用了两次长颤音,后面又用了快速十六分音符把乐曲推向高潮,欢快地结束全曲: 图 《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乐曲1868年2月16日首演于维也纳,受到听众们的热烈欢迎。不久,作曲家把它题献给了维也纳艺术家协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