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刀舞曲 (选自舞剧《加雅涅》) [俄]哈恰图良 曲 哈恰图良是当代苏联著名作曲家。1903年6月6日出生在梯比里斯一个工人家庭。哈恰图良1922年进入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1929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从师米亚斯科夫斯基学习作曲。他的创作继承和发扬了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手法。由于哈恰图良的祖藉是亚美尼亚,因此,他对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民间音乐有着特殊的兴趣,并进行了较深的研究。他的许多作品,都带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风格和特色。 哈恰图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基中以舞剧《加雅涅》、《斯巴达克斯》、《第二(排钟)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等最著名。他还写有许多歌曲,其中包括《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和著名的《斯大林颂》。他为故事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奥瑟罗》和戏剧《假面舞会》写的配乐,也获得听众好评。1978年5月1日哈恰图良在莫斯科逝世。 舞剧《加雅涅》是哈恰图良于1941年用亚美尼亚阶级斗争的现实为题材创作的。舞剧内容描写一个名叫基科的潜伏特务与走私集团相勾结,对集体农庄进行破坏。当他纵火燃毁农庄并准备害死自己的妻子加雅涅时,一个叫卡扎科夫的青年挺身而出,救了加雅涅并抓住了基科。后来,加雅涅爱上了英勇的卡扎科夫,并和他结成了美满的姻缘。《马刀舞曲》是这部舞剧里描写亚美尼亚人膘悍性格的一段舞蹈音乐。它是D大调,4/4板,急板,用带反复的单三部曲式写成。 开始,有四小节用节奏型构成的活泼的前奏。随后,由木琴演奏主题,好似马刀叮当的碰击声。木管乐器为之助奏,其它乐器作节奏性伴奏,气氛十分热烈: 图 上面后二小节的四个短句,是由长号用滑音与木管交替演奏的,起着呼应的效果。 在它之后,木琴以更加铿锵有力的音响重复一遍主题。再经过两小节节奏型,旋律提高三度音演奏,情绪更加红火、热烈。 乐曲的B段,由中音萨克管和大提琴在一起演奏一段如歌的旋律,它与前后活泼的曲调形成对比: 图 经过一段过渡性的段落,再现A段主题。 最后是尾声。它先是从“ ”音用下行半音阶滑到主音“1”上。经过两个节节奏型,再从 级进到“ ”音上,轻轻地结束全曲。 《马刀舞曲》以它活泼的旋律、东方的情调,深受听众们的喜爱。在音乐会上,经常能听到用不同形式演奏这支曲子,著名小提琴家海费茨还把它改编成一首提琴独奏曲,发挥了小提琴一些特有的技巧,也非常富于特色。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