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梦幻曲

admin 2009-8-11 09:40 731人围观 新品

梦幻曲

[德]舒曼 曲

舒曼从小热爱音乐,立志要成为一名钢琴家。他还热爱文学,幼年时喜欢阅读歌德、席勒、拜伦的诗以及古希腊悲剧。舒曼二十岁时,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使他对演奏艺术发生更大的兴趣,但是很不幸,他的右手由于练习过度而受伤,于是,他不能实现自己当钢琴家的志愿而转向作曲。

舒曼三十岁以前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在那以后,他才开始写声乐曲、大型管弦乐曲和戏剧音乐。

舒曼常说:“一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印象,都可以用音乐传达出来。”所以,他的钢琴曲中,有些是写景、写物、写情的小品。它们连接成套曲或曲集。这些小品各自独立,但它们之间往往也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作品15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是舒曼1838年二十八岁时在维也纳创作的。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他的爱妻克拉拉对童年时代幸福的回忆。

这部套曲由十三段乐曲组成,从多方面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其中有描写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的情景;有对带有天真稚气、顽皮心理的描绘;还有听到大人讲童话故事以后,对童话故事里所描述的奇异景象的梦幻等。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表现儿童时代已经过去,它留给人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按照作曲家的意图,这十三段乐曲必须连接起来,一气呵成地演奏。但是,人们并不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最喜欢其中第七段:《梦幻》。因为这首小曲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即象儿童脑海里美丽的幻想和梦境,也象人们对于温暖春天幸福的向往和美好的回忆。

这首《梦幻曲》是F大调,4/4拍,不太快的行板,用单主题的三部曲式写成。第一段主题徐缓如歌,带有沉思的味道:

它反复一遍之后,是乐曲的中段。它和一段三部曲式处理不同,一般三部曲式的中段,大都是用新的曲调、性格、节奏上也有变化,以便与前后形成对比。而“梦幻曲”的中段,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化和发展,性格、速度也没有变化。但是在调性上却做了些文章。首先,它把第一句旋律里的最后一个i音降低一个大二度,变成了b7,这就有了G小调的因素。但是,它不是很稳定的,刚刚出现了一下又转换了,到第三个乐句转成降B大调,并推出乐曲的高潮,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清新感觉。快结束时,又出现了小调的某些因素,这一段预示着梦幻并不平静,有时遇到挫折和不幸,但终于又战胜了它们。

最后,第一段题再现,只是在最后两小节用下行音和渐慢处理的手法,终止到主音上,这首乐曲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