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谜语变奏曲

admin 2009-8-11 09:40 781人围观 新品

谜语变奏曲

[英]埃尔加 曲

爱德华·埃尔加是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英国的贝多芬”。

爱德华·埃尔加1857年6月2日出生在布劳海斯一个小商人家庭。因受家庭的影响,从小热爱音乐。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开了一家乐器店。这给埃尔学习各种乐器创造了便利条件。他首先学会了吹大管,并且和弟弟以及朋友们一起组织了个木管五重奏组。他们除了演奏古典名家的重奏曲外,埃尔加还改编和创作了一些乐曲。后来,埃尔加又学会了管风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等乐器,而且小提琴拉得相当好。

1885年,埃尔加在家乡伍斯特教学里担任管风琴手,与陆军少校亨利·罗伯茨的女儿卡罗琳·艾丽丝相爱并且结了婚。卡罗琳·艾丽丝不仅热爱音乐,也喜欢文学诗歌,她常常写些歌词,埃尔加为之谱曲。他们婚后住在伦敦,生活十分幸福美满。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激起埃尔加极大的创作热情。埃尔加没有上过音乐院校,完全是自学成才。由于他对乐器的性能以及表现力极为熟悉,因此,他的作品体裁相当广泛。埃尔加在四十岁以前写的一些作品,没能普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有些音乐家给予他一些鼓励与帮助。直到1899年,他创作了管弦乐:《谜语变奏曲》之后,人们才发现了他的才华。1904年,埃尔加受封为爵士,并荣获勋章。第二年,他应伯明翰大学聘请,到该院音乐系担任教授。1907年,埃尔加到美国指挥纽约交响乐团和圣歌合唱团演出他的清唱剧《诸圣徒》。1908年以后,埃尔加的创作进入旺盛时期。埃尔加的重要作品除《谜语变奏曲》之外,还有两部交响曲、两部清唱剧、交响练习曲《法尔斯塔夫》、《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五首《威风堂堂进行曲》以及一些室内乐和声乐作品。由于埃尔加在音乐上的创作成就和他对提高英国音乐在世界乐坛上的地位所作的重要贡献,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先后授予音乐博士学位。1924年,他被授予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担任皇宫宫廷乐长、御前音乐教师。1931年又受封为男爵。

《谜语变奏曲》是一曲别出心裁的管弦乐作品,编为作品36号。它由一个谜语主题和十四段变奏组成。每一段变奏都有个用英文字母或词汇的小标题。它们是用作曲家亲友的名字、别名或笔名的缩写。音乐描写了十四个人不同的形象、性格、习惯和特征。

关于这个作品,埃尔加曾作过这样的解释:“我用这些变奏曲,描写了十四位亲友。他们不一定都是音乐家,因为事关各人的私事,我不想公开他的姓名,这就是‘谜’。我希望人们把它看成是一部纯音乐作品,再说,有些谜是很难让人猜着的。”

这里,作曲家虽然劝大家不要去猜,这反而引起了一些人猜谜的兴趣。结果,真给人们猜对了几个(例如第一、第九、第十一变奏)。

在作曲家逝世之后,人们更迫切希望知道这首作品描绘的十四个人到底是谁?这时,埃尔加生前好友、阿特金斯爵士才在伦敦《音乐消息》报上揭开了这个谜底。但是,主题还是后来由一个名叫享利·E·克雷比尔的人猜着的。它是从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里的一句旋律发展而成的。这个主题是:

后面是经的十四段变奏:

第一变奏:C.A.E,行板,是卡罗琳·艾丽丝·罗伯茨。她是埃尔加的夫人,这是比较容易猜中的一个谜。

第二变奏:H.D.S.P,行板,是钢琴家斯图尔特·鲍威尔。

第三变奏:R.B.T,稍快,是歌唱家查理·巴克斯特·汤森;

第四变奏:W.M.B,很快的快板。是作曲家的朋友,乡绅威廉·姆·贝克。

第五变奏:R.P.A,中板,是作曲家的朋友理查德·阿诺德。他是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马太·阿诺德的儿子;

第六变奏:Ysobel,小行板,是中提琴演奏家伊莎贝尔·菲顿。

第七变奏:Troyte,急板,是建筑师阿瑟·特洛伊特·格里菲思;

第八变奏:W.N,稍快板,是作曲家的朋友、贵妇威尼弗雷德·诺伯里。

第九变奏:Nimord,中板,是德国出版公司工作人员耶格尔的别名。埃尔加经常和他一起讨论贝多芬的作品。

第十变奏:Dorabella,稍快,是埃尔加的女友潘妮;

第十一变奏:G.R.S,很快的快板,是管风琴师乔治·罗伯逊·辛克莱;

第十二变奏:B.G.N,行板,是大提琴家巴西尔·格·内文森;

第十三变奏:×××—Ronanza,中板,浪漫曲,是埃尔加的女友玛丽·特里富西斯,这里,出现了由单簧管演奏门德尔松《平静的海洋,幸福的航程》序曲里的一个乐句,表示埃尔加和玛丽在一起,听过这个序曲。

最后一段变奏曲:E.D.U,终曲,是埃尔加自己。这几个字母是卡罗琳·艾丽丝对丈夫爱称的缩写字母。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