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冥想曲

admin 2009-8-11 09:40 1149人围观 新品

冥想曲

[法]马斯内 曲

《冥想曲》是十九世纪出现在西欧的一种在情绪上比较平稳并表现沉思、冥想情绪的歌曲或小型器乐曲。象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曲《沉思》就属于这个类型。但是,现在人们一提起冥想曲,似乎把它看成是一种短小乐曲的体裁了。这是因为法国作曲家马斯内的《冥想曲》已成为世界名曲的缘故。

朱尔·马斯内是法国著名歌剧作曲家。1842年5月12日出生在蒙托。1847年,他们全家迁居巴黎,马斯内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十一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指导教师是阿道失·洛朗。1860年,他又分别从拉伯和昂布鲁瓦兹·托玛学习和声和作曲,成绩优良。1863年,马斯内考取罗马奖学金赴意大利深造,三年后,回到巴黎。在186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大伯母”就问世了,此后,他一直从事创作活动。马斯内作为作曲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他为戏剧《侬理逆司神》(注:希腊神话中的三个复仇女神)配乐里的一段《悲歌》的成功。1878年,马斯内当选为艺术学会会员,并被聘为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1880年以后,他相继完成了歌剧《曼侬》、《奏伊斯》、《莎乐美》和《唐吉诃德》,成为他创作上的顶峰时期。马斯内除歌剧外,还写有管弦乐组曲成为他创作上的顶峰时期。马斯内除歌剧外,还写有管弦乐组曲成为他创作上的顶峰时期,马斯内除歌剧外,还写有管弦乐组曲《亚尔萨斯景色》、《匈牙利景色》、《那不勒斯景色》、《缓画风景》以及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幻想曲,还有歌曲二百多首。他的音乐以优美婉转为特色。1912年8月13日,马期内在巴黎逝世,享年七十岁。

这首《冥想曲》原是马斯内于1894年为歌剧《泰伊斯》写的第二幕间奏曲。它是摘自第二幕里的泰伊斯的唱段加以发展的。歌剧《泰伊斯》,是根据法国著名作曲家弗朗士的同名小说编成的。故事是讲在公元四世纪时,埃及亚历山大城一个名叫泰伊斯的女艺人与修士阿塔那埃尔的恋爱悲剧。这首乐曲表现泰伊斯在参加一次宴会,狂欢回到家里,阿塔那埃尔规劝她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因此,乐曲带有虔诚和安慰的气氛。

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4/4拍,C大调。两小节琶音前奏之后,是乐曲的A段。它带有沉思和冥想的意境:

中段多用变化音和大跳。在调性上造成一种不稳定,音乐强弱对比强烈。表现泰伊斯听完阿塔那埃尔的规劝之后,内心十分不安,思想活动频繁:

当这种不安的思绪达到高潮之后,音调逐渐下行,引出在G弦上演奏的两句深沉的旋律。好似思想经过激烈斗争后,暂时平静一下。但是,不久,那种不安仍然骚扰着她的心:

之后,是第三段,它是A段的再现。

接下去是乐曲的尾声,旋律上的几次上下行,表现思绪起伏。但是,它们在力度上是渐弱的。最后,提琴在A弦和D弦上演奏5和1两个泛音。虽然它们十分轻柔、虚幻,但显得十分动人,意境深远。

《泰伊斯》这部歌剧,虽然现在演出的机会不多,但是,它的第二幕间奏曲却成为一支世界名曲。人们都称它为《冥想曲》。不少人以为它是马斯内写的一首器乐小品呢!

《冥想曲》录音版本很多,常见的有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长笛独奏等,也有编为弦乐合奏的。轻音乐队有时也演奏它。在用马斯内的音乐编成的芭蕾舞剧《曼侬》里,《冥想曲》成了剧中主人公重要的爱情主题。多次在剧中出现。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